電子商務領域無疑是2011年互聯網行業中的焦點,從互聯網巨頭到中小企業,各路人馬紛紛搶市場占山頭,就以團購市場來說,雖短短時間內產生數千家企業,但整個行業競爭卻不規范,不少企業在賠錢賺吆喝。那么,過速增長的電子商務市場究竟存在哪些硬傷?
DCCI數據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2430億元,網絡購物交易規模5280億元。應眾多電商企業、廣告主、代理商之約,9月23日Eworld2011電子商務世界將在京舉行,屆時將邀請100名電子商務發展的風云人物、意見領袖、行業精英,與眾多的電子商務領域的業者展開尖峰對話,探尋電商市場規模化增長的發力點,到底是拓展營銷渠道還是尋求投資,或是支付端……一起問電商!
營銷:自建聯盟or第三方聯盟體系?
2011年門戶廣告和網站導航站價格均大幅漲價,其中,門戶漲價在40%到50%。中小流量渠道受到擠壓,電子商務企業熱錢過多,使得廣告投放成本上升。電商企業紛紛需求更具有性價比的營銷渠道。
對廣告主而言,在碎片化的互聯網時代,他們對如何找到合適的網站進行推廣也是一籌莫展。目前,中小網站有近300萬家,即使是百度聯盟旗下的網盟123網站也有20多萬家。面對如此浩瀚的網站數量,廣告主往往難以選擇,無法甄選,控制權多是交給廣告聯盟。讓廣告主擔憂的是,廣告聯盟的進入門檻比較低,流量造假和點擊欺詐現象時有發生。
不過,自今年5月,新一輪B2C電子商務網站自建聯盟熱潮開始: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當當網、卓越亞馬遜、樂淘網先后宣布組建自己的聯盟平臺,用來對抗互聯網廣告及搜索引擎廣告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而更直接的原因在于由通用類搜索引擎帶來的用戶并非有效用戶,上億元人民幣的支出很可能是在為垃圾流量付費。
泡沫破裂期:電商投資加速還是踩剎車?
2011年上半年,無數投資方紛紛把目光匯聚于電商市場,“有六七十家電子商務企業獲得融資,拼命花錢也拼命賠錢,燒錢燒得太厲害”。
2011年,阿里巴巴領投美團網的5000萬美元第三輪融資,入股遠在廈門的鞋類B2C商城名鞋庫,為淘寶B2C商城的擴張尋找試驗田;6月24日,百度以3.06億美元的代價,成為“去哪兒”的第一大股東;騰訊投資了另一家在線旅游網站藝龍網;盛大正在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領域展開一系列的收購……
不過,中國概念股泡沫進入破裂期,曾經爭前恐后的投資人開始擔心了,“融了錢的公司最后堅持不到上市,風險太高”。電商領域的戰略投資和風險投資繼續升溫,還是溫度慢慢降下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