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歲末,各網店頻繁推出各種大促銷,“不到五折不出手”的消費習慣在網上流傳開來,而這些每天趴窩四處找便宜的消費者被戲稱為“五折黨”。
昨天,“月光族”小雨收到上周末網購的毛呢七分褲,心情大好,她連運費在內只花了188元,就拿下了這件原價389元的商品。
她在微博上曬自己的網購心得,“看好款式后,就上網搜索比價,發現唯品會價格最低,可打六折,同時還支持優惠券和返利活動,接著我又‘淘’了一張滿200減20的優惠券,很輕松就以不到5折的價格拿下了商品。”
像小雨這樣的網購達人還有很多,網友“lily 5122”說,“我的月工資有5000多元,但每月至少會花一半在網購上。”她自稱“五折黨”,原則是“不到五折,絕不下手”。在網購時,先比出最低價,再領優惠券,然后還要拿返利,買完東西后還會算支付寶的積分,參加一些抽獎兌換活動。“雖然買東西會多花點時間,但商品的價格基本上也被我們搞到了五折以下。”
依據波士頓咨詢發布的最新報告,這群成熟、理性的網購消費者被稱為“超級消費者”。報告稱,雖然目前中國的“超級消費者”僅占網購者總數的7%,但對網絡消費總額貢獻率達到40%,未來中國網購市場的增長空間更多是因為“超級消費者”的快速增長。
“在購物網站的促銷、降價等被動刺激以外,用戶已經學會主動找出更多省錢、實惠的購物方式”,一淘網運營總監淺雪認為,如今,網購已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購物網站常用的節日促銷手段或將不再是刺激網友消費的唯一動力。目前,網友購物習慣正從被動的“等促銷”向主動“找實惠”演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