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由TravelSpike CEO兼聯合創始人Ryan Bifulco發表的客座文章。
我們知道幾乎沒人點擊橫幅廣告,是嗎?一條好的橫幅廣告的點擊率為1/1000,因此即使你的廣告被展示100萬次,也只帶來1000個點擊。
即使你投入了很多的廣告預算,你從這1000個點擊中可能只獲得1-2個預訂。但是其他999,000個沒有點擊廣告的瀏覽者會怎么做呢?
事實證明,很多瀏覽者會在幾個星期后直接去你的網站查看,以便進行預訂。
這就是所謂的“瀏覽轉化預訂”,即用戶瀏覽但不點擊廣告,但他們可能幾天后直接去航空公司或酒店網站進行預訂。
很多旅游供應商利用這種“瀏覽轉化預訂”的機會,針對廣告被瀏覽后的預訂,給廣告商提供一些獎勵。
通常情況下,這種預訂窗口的時間為7-30天不等,某些國際旅游或郵輪旅游的預訂時間甚至可能是120天,旅游供應商只需在其預訂引擎確認頁面安裝瀏覽跟蹤工具。
這些工具要與為旅行者提供服務的橫幅廣告相匹配,以便旅游供應商為相應的廣告商提供獎勵。
事實證明,航空公司和酒店的“瀏覽轉化預訂量”是直接點擊廣告預訂量的25-100倍。
案例分析
例如,有家航空公司名為XYZ,它在一家旅游網站(名為Travel Site #9)上放置了價格為99美元的機票促銷廣告。
有一位用戶看到XYZ的這條廣告,但沒有點擊,他在11天后直接去XYZ的網站上進行預訂。
利用瀏覽追蹤工具,該航空公司就會知道這筆預訂是來自Travel Site #9的訪客,這就叫做“瀏覽轉化預訂”。
追蹤這些預訂有點復雜,因為你還必須追蹤點擊橫幅廣告(或者閱讀文本信息中的鏈接)之后進行預訂的旅行者。
很多人也許對于“點擊預訂”很熟悉,因為這種方式已經存在很長的時間。
在以上的例子中,如果Travel Site #9的一名用戶點擊了99美元機票的廣告,該用戶可能在17天后直接在XYZ的網站上進行預訂,這就屬于“點擊預訂”,因為用戶點擊了廣告之后進行預訂。
我曾經看到一家旅游供應商在用戶點擊廣告后獲得了10個預訂,但同時它可能會收獲500個“瀏覽轉化預訂”。
你可以看到“點擊預訂”和“瀏覽轉化預訂”各自帶來的收益,它有助于你發現哪些策略有用、哪些策略沒用,從而提高你的投資回報率(以下簡稱ROI)。
這樣做的缺點很少,但是某些批評家認為,用戶很可能在進行購買之前會瀏覽6家網站(或更多)。
這可能是事實,但是如果用戶沒有看到你在Travel Site #9放置的廣告,就根本不會進行預訂。
如果你沒有發布促銷廣告,用戶即便瀏覽6家網站也不見得會發現你的旅游優惠交易。
某些旅游供應商對于瀏覽轉化預訂只提供部分獎勵,而對于點擊預訂則給予全額獎勵。但即使是這樣做,ROI也很驚人。
因此你應該怎么做呢?市場上有很多廣告平臺和追蹤工具用于追蹤瀏覽轉化預訂和點擊預訂。
你要做的事情:
我合作過的幾家頂級廣告商包括Adtech、ZEDO、DART、Atlas和Mediaplex。
如果這些廣告商的收費太高,可以問一下你目前的廣告商是否可以幫你追蹤廣告瀏覽轉化預訂。
你只需在促銷活動開始之前,在你網站的確認預訂頁面安裝它們的廣告追蹤代碼。
然后在各大旅游網站上放置一些橫幅廣告,監控詳細的活動報告來了解你的ROI。確保你的促銷廣告在更多的目標網站發布。
如果你的飛機只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起飛,那些你的橫幅廣告就不必針對那些生活在紐約的人。如果你的酒店在孟菲斯,而你大多數客人來自5小時車程以內的地方,那么就針對這些城市的用戶或要去孟菲斯旅游的用戶投放廣告。
記住,瀏覽轉化預訂適用于B2C和B2B旅游公司。因此即使你是一家旅游技術或服務供應商,同樣可以在B2B網站上(如Tnooz)放置橫幅廣告。
你可以在你的網站上設置追蹤代碼,這樣可以追蹤任何潛在的消費者,他們可能會進行購買或填寫預訂表格。
如果有一個用戶在B2B網站上瀏覽了你的橫幅廣告,然后訪問你的網站,你就知道這名用戶來自哪里。
我喜歡把橫幅廣告看作是互聯網上的“戶外廣告牌”。
你會受這個廣告牌所驅動——雖然不能點擊,但你會閱讀并記住它,然后采取行動。
事實證明,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橫幅廣告,他們都明顯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Comscore的一項研究表明,推出在線橫幅廣告能夠使你的品牌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數量提高274%。
這很容易理解,因為消費者在看到你的品牌信息之后,很可能會在Google上搜索你的產品。Media Post的另外一項調研顯示,在線橫幅廣告會影響70%的用戶轉化率(或預訂)。
撇開預訂不說,你也可以針對看到你的廣告信息之后,注冊成為你的忠誠度計劃會員或電子郵件接收促銷信息的任何用戶進行跟蹤。
因此如果你不能夠對這類預訂和消費者行為進行追蹤,那么我強烈建議你不要浪費你的錢購買橫幅廣告。
如果你只是基于廣告點擊率來衡量成功,你肯定會失望,因此一定要確保你能夠追蹤與你的廣告活動有關的所有消費者行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