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激勵效應傳播(Incentivized virality)
這個其實很簡單。比如你在一個網站上邀請了其他人加入進來的時候,系統會給你相應的獎勵,就像Dropbox會給你增加空間、某些游戲會給你發放金幣一樣。這種策略雖然很簡單,但屢試不爽,只要你不搞得原用戶對此感到惡心就行。
5、可植入性傳播(Embeddable virality)
這種病毒式營銷非常適合內容性網站,比如以文章、視頻、資料等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在這些內容里面,原創者會把原創信息植入進去,這樣無論這些內容怎樣傳播Cye,原創信息都會被用戶看到。這看起來像是“軟文”,但其實并不是軟文。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現在已經泛濫的“視頻廣告”,前面來一段感天動地、制作精良的短篇,最后來了個毫不相干的品牌名稱(當然,有一些廣告還是有關聯的)。
6、簽名式傳播(Signature virality)
顧名思義,就是在傳播本體最后加上一個簽名。最常見的比如你做在線調查,最后生成調查報告時,通常會有一句“來自xxx調查網站”;蛘弋斈憧吹叫畔D的時候,最后都會有一個“本信息圖漢化來自36氪”的小圖標。
7、社交化傳播(Social virality)
這種傳播依附現有的社交網絡,當用戶使用該產品的時候,社交網絡會將相關信息顯性或隱性地傳播給其他用戶。比如美國最大的社交網絡游戲商Zynga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當你在玩某一游戲時,其他好友就會收到你正在玩這個游戲的信息,這樣吸引新用戶的速度就會變得更快。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網站會通過Facebook、微博等社交網絡來授權注冊賬戶。
8、話題性傳播(Pure word of mouth virality)
注意,這不是單純的口碑效應。當然,這里面有一些口碑效應的因素,但不全是。話題性傳播是指人們愿意討論這款產品或和這款產品相關的事件。比如你的產品確實很酷,或者出現了一個很值得人們討論的話題,人們在討論中便會記住你的產品或相關信息。但這種效果很難量化,因為如果話題只是該Cye產品創始人的八卦信息的話,很難知道有多少人會因為這個八卦信息而使用你的產品。最后要注意的是,話題有好有壞。如果你制造的是反面話題的話,那就不是病毒式營銷了,而是公關危機了。
如何量化病毒性傳播
說完了上面這八種病毒式傳播的方式,那我們該如何量化它呢?最懶最聰明的建議就是——不要去量化它。
但如果你真想計算這種傳播的效果的話,首先你要知道一個值:“病毒系數”(Virality Coefficient)。一般了解病毒式營銷的人都會知道,當病毒系數 >1時,才是真正的病毒式傳播,因為這樣的結果是你的用戶數量會呈現指數性增長。
除了“病毒系數”外,很多人往往會忽略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傳播周期”(the cycle time),即一個用戶完成一次病毒式傳播的時間。因為即是病毒系數都是1.5,如果傳播周期分別是1天和2天的話,未來也會出現巨大的差別。

看看上邊Matrix Ventures的David Skok給出的公式,你或許就該知道如何計算它了。圖中的K就是“病毒系數”,ct就是“傳播周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