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鼠標一代”的“90后”數量約有1.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1.7%左右。從社會學角度來講,作為一個數量龐大的青年群體,“90后”的價值觀及在價值觀引導下的理念和行為,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社會的命運和走向。日前,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發布了一項對“90后”群體價值觀和消費行為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5個城市中2099名“90后”進行了定量研究,試圖勾勒出這個青年群體的大致輪廓。
“90后”是擁有消費能力的一代。盡管多數“90后”尚且沒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但他們可支配的金錢數量以及在家庭消費中擁有的決策權都不容小覷。研究數據顯示,“90 后”中學生2010年春節人均收獲壓歲錢1923元,此外每月還能獲得平均382元的零花錢。研究人員曾在10年前對“80后”做過同題調查,當時“80后”中學生每月可獲得的零花錢僅為68元。
“90后”有著高度的消費決策權。調查顯示,84.3%的人堅持認為“買什么衣服要自己決定”。這種決策權還體現在家庭消費中。即便是房子、車子這樣的大宗消費品,三成左右的“90后”也表示父母會和自己共同決定。有受訪者表示:“不管是買我個人的東西還是家里用的東西,一般都聽我的。只要我參與了決策,最后大都以我的意見為主。”
“90后”已經開始在網購領域顯威。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網購市場規模達到4900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的2400億元增長了一倍,而2011年僅第三季度就有1975億元,預計2011年全年將有8000億的交易規模。在所有網購用戶中,18~24歲的用戶占了約34%,換句話說,“90后”在中國網購風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調查顯示,42.4%的“90后”至少有過一次網購經驗,其中63.5%的人有信用卡;網購的“90后”平均每月比不網購者消費高出193元。
“90后”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但他們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欲望受到約束。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造就了“90后”“買對不買貴”的消費理念。調查發現,相比于“80后”大學生,70%的“90后”認為價格與品質并重,他們花錢更謹慎,消費趨于合理。研究人員總結說,“90后”并不是人們印象中只會認大牌、追時尚的“消費動物”,而是精明實在的“經濟人”。
如果說生活在改革開放大潮的“70后”在努力賺錢,“80后”精明花錢,那么“90后”省不下錢的狀態,真正的消費群體還要看“90后”,其透支消費欲望未來將大大拉動中國內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