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以下說的“調研”主要指用戶調研。用戶調研的方法有很多種,下文所提到的并非只是“問卷”和“數據分析”,還包括訪談、焦點小組、可用性測試、等等。ps,以下觀點基本僅指“互聯網”領域,請勿拿“我們挖煤的時候這么干就不行”來說它是胡扯。
喬幫主雖然走了,但他的故事在被更廣泛的流傳,他利用媒體的能力依然在影響著這個世界。 曾經和曾經,在媒體問及蘋果產品的調研時他分別說過這樣的話:
1、人們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
2、貝爾在發明電話之前有做過任何調研嗎?
于是,越來越多的懶人們終于有了”神”的庇護,堂而皇之的開始“不調研,只拍腦袋”;越來越多的“果粉”也開始了對“不做調研”的盲目崇拜。他們還在不斷的嘲笑和鄙視那些去做“調研”的人,鼓吹“創新不需要調研”。
上周蘋果對部分iPad用戶發送了調研問卷,很多人在微博上嘲笑說:喬幫主走了他們不得不做調研了… 每當看到有同事轉發這些言論信息,我都得很謹慎自己的跟他們談一談“看法”:
1、喬布斯說這話有兩個語境。一個是在MAC剛剛發布的早早期,一個是在他玩弄媒體的時候。離開了這樣的語境這話大多數時候并不能適用。
2、在反問完“發明電話之前有做過任何調研嗎?”的兩三年后,喬布斯離開蘋果創建了NeXT,初期的簡單定位是給高校研究室提供電腦。他的團隊去做了很多的反復的調研,他自己也非常喜歡和主動的去做這些事情。(讀過《喬布斯傳》的果粉們可以溫習一下NeXT那一章,里面有寫)
3、通常蘋果公司在他產品的第二代開始就會對用戶發放問卷進行相關調研(第一代產品的調研往往只能通過第三方去做,或者自己通過現有產品的調研去做,所以我們感覺不到;而且那個時候也并沒有可靠的樣本群)。據說他們每年對于市場數據的研究和外部市場的用戶調研都非常重視也非常頻繁,而且他們對于蘋果的品牌調研也是相當的頻繁和認真。忘記在哪里看到過蘋果找尼爾森做第三方調研的相關資料;有興趣的果粉也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蘋果N年來的相關調研問卷,很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