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寫升級團隊成主力
隨著網絡文學發展的日益成熟,有關代寫的爭議不絕于耳。火爆一時的《藏地密碼》作者何馬已經多次被質疑是一個團隊在背后策劃出版該系列圖書。
不久前有媒體爆料,網絡代寫已經悄然升級,團隊成為了新的代寫主力,而且團隊里成員分工日益明確,代寫速度和精確度也在大幅提升。
這些團隊的成員不少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因為酷愛網絡文學而聚集在一起,他們分工明確,在創作方面有專門“擺渡的”、“撿漏的”、“潤筆的”等。
所謂“擺渡的”是指專門負責撰寫劇情銜接,比如故事從A地向B地過渡的部分,從C劇情向D劇情過渡的部分;“撿漏的”指專門負責對代寫故事劇情進行補充,從而填補故事漏洞、修改邏輯錯誤等;“潤筆的”指專門負責將幾個人的文字、不同作品的內容潤色加工后成為一篇整文。
此外,還有專門負責“拉活的”成員,他們重點尋求兩類客戶,一類是那些靈感枯竭的作者,他們可以收費,并為其提供某類故事的大綱;另一類就是有名氣但更新緩慢的作者,只需要作者告訴他們故事的梗概,團隊就可以負責完成故事的全部寫作。
這些團隊的收入頗豐,團隊不同成員的收入也有不同,如果干活拼命,每個月收入過萬輕而易舉。
網絡文學代寫舉證難
網絡文學代寫越發“鏈條化”,難道就沒有辦法制止?小于無奈地表示,想要抓住代寫的確鑿證據,相當困難。一般的網絡文學網站對于原創作品的審查很松,只要作品中不涉及黃色、反動的內容,就可以發表。而且在某些網站,作者擁有自主的網絡作品更新權。至于作品風格是否出現了變化,作品質量是否變化明顯,一般網站都不會過問。
此外,代寫者和雇傭者之間往往都是口頭協議,有時都是朋友關系,所以舉證就難上加難,即便代寫者和雇傭者反目成仇,代寫者一時也難以找出切實有效的證據。
其實也可以從某些蛛絲馬跡中看出是否存在代寫的現象。小于表示,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看作者每日更新的文字數量。小于表示,自己最拼命的時候,一天全心全意能夠寫1萬多字,但第二天就疲憊不堪,更新字數下跌下來。但有的作家每天都能完成1萬-2萬字的更新,這種速度保持長達幾周甚至幾個月,就不太正常了。
“人總是有極限的,每天有情緒波動、有生病應酬、靈感糾結,我可以相信你一周兩周都是以全力的狀態更新,但不可能一個月兩個月都這么高產吧?”小于搖頭道。
外界眾說紛紜,作為網絡文學原創網站,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呢?為此,記者采訪了盛大文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對于代筆,網站是堅決反對的,這是一種對讀者的欺騙行為。
但該負責人同時強調,他并不認可現在網絡文學“代寫極為普遍”的說法。
該負責人表示,網絡文學的篇幅決定了代寫時間長,暴露風險大,很容易導致用戶中途流失。這樣一來,代寫的可選擇性自然就很低了。
“網絡文學發展迅猛,而又隱于網絡背后,信息不對等可能是造成這個誤解的重要原因。我想,一見到這些作家本人,和他們談談,很快就能明白為什么網絡文學,尤其是盛大文學能誕生這么多千萬,甚至過億點擊的人氣經典。”他向記者強調。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