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通過分類客戶的使用頻率、服務喜好等,來更好地對分撥站點進行資源配置,同時也不排除利用一些優質資源,和一些客戶做更深層次的業務開發,但這個開發目前也只限于快遞合作。”上述高管說。
在行業內,快遞公司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如果有高層或快遞員跳槽,原則上不能將資源帶走。但也有快遞員坦言,如果掌握了比較多的、熟悉的、優質的客戶資源,往往更易被選上。
“信息數據對快遞公司來說,本來就是利潤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上述快遞資深人士表示,各快遞公司都在努力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并對已有的客戶資源進行維護,這都體現了快遞單號信息對快遞公司自身的商業價值。
至于快遞單號信息所能延伸的更深層次的、快遞業務以外的商業價值,上述高管認為,依照目前行業的發展階段,快遞公司恐怕有些自顧不暇,都還停留在對快遞操作水準和服務標準的改進上。
不過他也坦言,如果系統梳理和客戶分析做得足夠到位,對于快遞業將來進軍電商業,無論是拓展電商物流客戶,還是邀請進駐商家等,都會很有幫助。
除了快遞公司“自用”快遞單號信息來優化業務配置,我們還會看到“外用”的情形。因為這些快遞單號信息里面包含了大批優質客戶,就可能被一些不法者盯上。
據業內人士透露,有的快遞公司、電商公司對部分客戶單號是全名址錄入,內容包括客戶的姓名、手機號碼、地址,甚至是客戶購買的產品名稱。不排除有商家希望通過快遞單號信息買賣來采集客戶信息。而在不允許第三方“合法”獲取的情況下,就可能產生灰色交易和違法買賣。
對“第三方”的監控最難
“這(快遞單號)就和所有的信息安全問題一樣,包括早先在電信行業、銀行業發生的個人信息泄露,都引起過社會廣泛警示。”談起這場蔓延到快遞行業的信息泄露之風,不少快遞業內人士表示出一定的無奈。
盡管“淘單114”在其功能介紹里明確表示 “單號來源于各地快遞員”,不過記者采訪的多家快遞公司并不完全認同。他們表示,《快遞業服務標準》中明確規定,除依法配合國家安全、公安等機關需要外,快遞服務組織不應泄露和挪用寄件人、收件人和快件的相關信息。
在他們看來,相比其他行業,對快遞單號信息安全的監管,最難不在公司內部,而是潛在的、最難把控和監管的“第三方”。
“這個第三方包括離職快遞員、社會閑散人員、個體電商賣家等。”上述快遞公司高管指出,多數消費者此前并未意識到單號信息泄露的風險,隨意丟棄包裹的外包裝,并且沒有撕毀包裹上的發件聯,在一些包裹密集到達并成堆丟棄的地方很容易被采集,并且無從監管。
當然,快遞公司也很難否認,個別職業素質不高的快遞員抵不住利益誘惑而造成的信息泄露,多家快遞公司表示今后將加強自律和自查。
“除了讓快遞從業人員明白販賣單號信息屬違法犯罪,還要讓廣大社會民眾,尤其是那些販賣信息的‘第三方’提高這種法律意識。”上述高管說。
該高管還表示,快遞公司在跟大客戶的合同中,一般都有保密協議,他建議,今后在跟普通客戶的標準單上,也加上保密協議,形成更強的約束關系。同時,為減少“第三方”泄露的風險,有必要在紙質發件聯的信息填寫上,做更好的電子技術處理,即不將客戶的有用信息完全書寫到發件聯上,而是在收件以后,通過某種網上預填或掃描的方式,發件聯上簡要標記即可,以免完全暴露給“第三方”。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