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有很大區別:在移動互聯網部署產品相對要難。我們也看到了不少移動互聯網初創公司,在將成功的產品轉化成龐大的用戶群這個方面陷入了困境。初創公司要想獲得龐大的用戶群,僅有強大的產品和市場明顯不夠。作為一家移動互聯網初創公司,你需要掌握用戶“下載應用,使用應用,繼續使用應用,并最終把它放在自己的手機主屏幕上”的規律,然而這又是很難掌握的。
我們經常把用戶下載量,而不是每月的活躍用戶數量,作為移動應用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起初,Facebook沒有推出移動應用時,他們關注的是每月活躍用戶數量,而非點擊率、頁面瀏覽量或者是文章和照片數量。但在移動端,Facebook的關注點完全不同。
不僅僅是Facebook,其它移動互聯網初創公司和媒體也是一樣,經常談論的內容大都涉及應用下載量,簽到次數和活躍用戶的行為。他們往往對應用每月活躍用戶數量避而不談。為什么呢?因為到目前為止,移動互聯網初創公司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用戶在下載應用之后保持使用,即如何提升用戶的忠誠度。
對于移動應用的數據分析,國外有一位投資者提出過一個名為30/10/10的定律:
30%的注冊用戶(或下載數量的30%)會每月使用該應用
10%的注冊用戶(或下載數量的10%)會每天使用該應用
對于實時服務應用而言,同時在線的用戶數量的最大值為日常用戶數量的10%
然而,當我們看到數據時就會發現,很多應用的每月活躍用戶占比顯然比30%要低(數據來源:APPDATA):
Socialcam:今年6月份,Socialcam每月連接到Facebook的活躍用戶有8360萬。但是現在僅有430萬,短短5個月的時間里減少了95%。
Viddy:今年6月份,Viddy每月連接到Facebook的活躍用戶有2090萬,現在只有66萬。也就是說,在5個月內減少了97%。
你畫我猜(DrawSomething):今年4月份時,連接到Facebook的月活躍用戶有3650萬。如今,這個數字是910萬,在7個月的時間里用戶減少了75%。
Path:去年12月份時,Path每月連接到Facebook的活躍用戶有25萬。差不多一年后,每月活躍用戶數量上升至大約78萬。雖然他們在推出2.0新版本的時候,出現了用戶數量大漲的現象,但是這種增長只是暫時的,并不具有可持續性。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每家公司都希望他們的用戶能有像Instagram的用戶那樣的忠誠度。但很少有公司敢把“每月活躍用戶數量”掛在嘴邊。一個移動應用程序,只要用戶一按退出,它就消失了,它有可能在用戶手機應用列表的第二,第三或第四頁,用戶什么時候會再次使用它,沒有人知道。
可以說,目前對移動互聯網公司真正的考驗是,如何在這個相對浮躁的社會抓住用戶的心,提升用戶的忠誠度。我想這應該也是各位創業者在思考的問題。如果你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