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周末》報道,作為一種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價格在近幾年來像坐了火箭一樣攀升。原本在電腦玩家之間進行交易的比特幣,也逐漸成了被投資乃至投機的對象,甚至可以用于購房和淘寶購物。業內人士稱,在沒有相關法律和監管的背景下,這種“畸形”的狂歡已經有些失控。
“現在的比特幣市場,讓我想起了一個瘋狂的賭徒游戲。”比特幣“老礦工”陳一新略顯興奮地告訴記者,“賭徒們在手背上放一摞厚厚的賭資,然后用刀往下扎,扎下來的錢就歸自己。他們即擔心扎輕了賺得少,又害怕扎重了傷了手,在刺激中樂此不疲,就像現在比特幣的炒家們。”
兩年的“挖礦”生涯,讓陳一新對比特幣如今的瘋狂感到即得意又擔憂。
在比特幣誕生之時,也許沒有人能想到瘋狂會來得如此之快。曾經10000個比特幣只能換一個漢堡的窘迫,在短短4年之后變成了1個比特幣值8000元人民幣、能在上海買房的風光。截至11月23日晚,比特幣對人民幣的匯率仍維持在1:5600的高位。
2008年,一份署名作者為中本聰的論文第一次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這是一種基于P2P(對等網絡)、加密技術等多種先進電腦技術而產生的虛擬貨幣。比特幣被稱為是“人為制造出來的黃金”,因為它既能流通又能持久保存。而生成比特幣的人所要付出的,則只是電腦不停地運作,就是他們俗稱的“挖礦”,這些人也因而被稱為“礦工”。
雖然價格攀升了數萬倍,但如今的比特幣市場卻已經漸漸走形。一度以“算法保證安全性”著稱的比特幣開始折戟于交易平臺的漏洞,有比特幣交易平臺操盤手卷款跑路的現象發生;其流通簡易的特性也逐步被炒家的投機性所掩蓋。在忠實于比特幣的極客們(電腦玩家)眼中,這種“畸形”的狂歡已經有些失控,使得曾經看好的電子貨幣經歷著“拔苗助長”式的投機浪潮洗禮。
“礦工”群充斥投機者
從源頭來看,比特幣市場上最核心的人群無疑是“礦工”,是他們在生產、制造比特幣。但如今,“礦工”的身份正在變味。
早在2010年年初就加入“礦工”行列的陳一新,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比特幣淘金者。身為一家數碼產品企業老板的他如今手握40多臺“挖礦”機,每月光“挖礦”就能換得近百萬人民幣。當然,投入也是巨大的,每天光電費就需要5000元,而這還不包括礦機損耗成本。
“之所以會被比特幣所吸引,是因為它獨特的生產機制,讓我們看到了未來。”陳一新告訴記者,這種虛擬貨幣基于一套密碼編碼、通過復雜算法產生,利用電子簽名的方式來實現流通,任何人都可以下載并運行客戶端而參與制造。這正契合了陳一新和他的“礦友”心中未來貨幣的雛形,其去中心化、全球流通、具有專屬所有權等特點,更是被圈內極客們奉為經典。
最讓他們安心的是,比特幣的總量幾乎是固定的,根據比特幣的設計,其貨幣總量按照預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緩,最終在2140年達到2100萬個。且比特幣存在于數字空間中,隱藏在特定算法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挖出來。這讓貨幣超發和通貨膨脹等傳統貨幣的弊端看似無法波及比特幣。
“如果沒有趁早加入‘挖礦’行列,今后的開采難度會越來越大。”比特先鋒聯合創始人劉濤告訴記者。而持有這種觀點的“礦工”更是不在少數。
“越來越多的觀望者為了賺快錢開始加入‘礦工’的行列。這讓支撐比特幣最初發展的極客們反而變成了少數。而原本一臺數千元乃至數萬元的礦機成本,在比特幣價格攀升之后,已經無法阻擋投機者的腳步。”陳一新無奈地表示。
記者從數個比特幣QQ群了解到,目前“礦友”之間討論最多的已經不是挖礦設備與比特幣前景,而是成交價格。與其說是“礦友“群,更像是投資者交流群。其中很多人用低價回收的二手電腦組建自己的“挖礦”平臺,或是在公司上班時開電腦挖,雖然挖礦效率不高,但他們會隨時盯住交易網站,只要當天行情不錯,就會選擇及時出手。
如果能擁有自己的專業礦機挖礦,“礦友”會在群里顯得更有優越感。對專業“礦工”來說,動輒數萬元的價格與比特幣的收益預期比起來算不了什么。“這不是礦機,這是印鈔機,再貴也會賺回來的。”比特幣QQ群中一位名為“鷹擊長空”的“礦工”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表示。由于比特幣價格攀升迅速,現在他近4萬元的礦機已經收回了一半成本。
不過,由于挖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其“挖礦”收益實際上已經大不如前。因此,在“礦工”的討論中“山寨幣”也被較多提及。目前原理和比特幣相仿的“山寨幣”層出不窮,如FTC、CNC等。這些幣種雖然目前價格不高,但挖礦難度也低,總體收益往往超過比特幣數倍,只是由于沒有比特幣強勢,價格波動大,所以“礦工”們開始從“專一礦工”轉變為“臨時工”,什么收益高挖什么。
“這種‘人來瘋’的現象在‘礦工’群里愈發明顯,堅持比特幣初衷的極客反而越來越少,而這些極客才是比特幣發展最初的基石。一旦價格泡沫破裂,真正支持比特幣的‘礦工’還能剩下多少?”陳一新擔憂道。
上下游產業推波助瀾
實際上,臨時加入“礦工”行列的觀望者中,有很多都是比特幣上下游產業的從業者。而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上下游產業,則更像是讓比特幣加速火爆的推手。
作為比特幣的上游產業,礦機銷售行業的火爆程度一直是比特幣走勢的晴雨表。但與傳統產業“客戶至上”的理念不同的是,諸如“沒售后,不保修,概不退款”以及“請不要和其他產品對比三包,其他產品也不會給你印錢”這樣的標語,頻繁出現于淘寶上的專業礦機銷售店鋪。而且對不少銷售阿瓦隆礦機(比較好的比特幣“挖礦”機)的淘寶店家來說,打出這樣霸道的銷售標語不但不會影響銷量,反而會為自己省下不少麻煩。
永泰興數碼通訊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這樣標示除了與阿瓦隆官方銷售政策統一之外,更重要的是防止有客戶以比特幣降價為由索取補償。而名為“冰冰-海外代購”的店鋪則更顯霸氣,以“2013年10月26日以后所有訂單一概不走淘寶,必須先確認收貨或者轉賬后才會發貨,需要走淘寶流程的麻煩移步他家,沒得商量”的口號,徹底阻斷了淘寶買家的退路。
這種霸氣也讓很多人覺得,參與比特幣的“挖礦”或交易真有利可圖。
淘寶礦機銷售賣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底氣“霸道”地銷售,還得歸功于比特幣的火爆。僅以“冰冰-海外代購”淘寶店里的一款標價9000元的礦機為例,30天內銷量就已達280多件,銷售額超過250萬元。而這還僅僅是比特幣上游產業大軍中的小小一員。
“對上游的礦機賣家來說,比特幣的價格上漲,會為礦機帶來更好的銷量。而‘無路可退’的銷售策略,則讓他們免除了后顧之憂。因此,他們才稱得上是比特幣發展中穩賺不賠的群體,而‘礦工’們則因為無法后退的生產成本,被推上了承擔風險的第一線。”陳一新認為。
而在比特幣產業的下游,則是支付端的百花齊放。
為了讓大眾進一步了解和接受比特幣,不管是淘寶數碼店鋪,還是實體咖啡店都逐漸開始嘗試接受比特幣支付。“顧客只要用電子錢包支付給店主相應‘匯率’的比特幣即可。”一家接受比特幣付款的銷售內存條的淘寶賣家告訴記者,“但由于考慮到比特幣價格波動頻繁,因此實際支付價格往往比計算‘匯率’時的價格高一些。”
如今,這場支付熱潮已經開始蔓延到了房地產項目上。上海樓盤“盛大天地青春里”在開盤時即表示接受比特幣購房,一度引起了廣泛關注。這無疑是比特幣可以進行實體支付的又一大進步。對此,開發商表示,考慮到擁有比特幣的人持幣數量不會很大,因此這次促銷實質就是相當于用比特幣抵扣掉一部分房款。
然而,同樣是考慮比特幣價格波動的原因,開發商在開盤時定價1:1000元的“匯率”在短短幾周后漲到了1:2100。而由于買房存在一定的周期,在比特幣正瘋狂上漲之時,如果按照下訂單時的“匯率”來算,買家無疑顯得吃虧。所以真正付諸行動的比特幣持有者尚未出現,卻推動了部分潛在購房者進入比特幣市場。
在劉濤看來,上下游產業的迅速膨脹,是讓比特幣逐漸受到大眾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上下游產業的快速推動下,如何對比特幣保持健康理性的態度卻是令人擔憂的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