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要么電子商務,要么無商可務。這句話指明了商業發展的最終結局是都變成電子商務,但具體變成怎樣沒有明朗。線下的商業即使不認可這句話,由于時時看到線上商業對線下商業的顛覆,也是膽戰心驚地害怕這個命運落到自己頭上,想抓住這個潮流又不知從何著手,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未來的電子商務了。
2013年是移動互聯網應用元年,標志是主流手機用戶基本用上微信。在移動互聯網未成為現實之前,未來的電子商務到底如何?可能各家表述不一,移動互聯網元年到來后,就非常清楚了:電子商務的未來就是將商業的線上與線下部分一體化系統結合起來,可以這么說未來的商業都將進化成O2O模式(O2O即是線上到線下Online to Offline(或線下到線上)的簡寫),具體的信息傳送僅僅是工具層面的事情。回溯IT企業的成功商業軌跡,就可以清晰地發現只要抓好以下三點就能把握住未來的電子商務。
第一, 未來幾年的最大機遇是O2O通路干線構建
按照移動互聯網普及的速度,到O2O模式全面普及時(這個時間可能不會超過5年),當前快打慢、線上顛覆線下的商業機會就會越來越難于出現了,如果都沖著O2O的形式去漫無方向地努力,那不是未來希望成為平臺型企業干的事,實質上未來幾年的最大機遇是O2O通路干線構建,誰先構建成功O2O通路干線,誰就將登上未來移動互聯網形成信息海洋的諾亞方舟,再不會受信息海洋的潮漲潮落影響,比照工業時代,就猶如修好了鐵路干線和高速公路網,比照生命,就是集中于建成循環系統毛細血管以上的通路。
構建O2O通路干線,這是對方向的認識問題,這一點最為關鍵,方向的選擇,決定了企業未來的位置,如果想處于產業鏈的優勢地位,就必須要選準這個方向。
第二, 關注消費者收入來源的商業模式將勝出
福特生產線的意義在于讓生產線的工人也能擁有自己的汽車,加上其他條件的配合,帶動了工業時代藍領工人生產率的突飛猛進(增長了約50倍),今天的物質豐富基本是受益于這一生產率的巨大進步。
信息化的興起,自微軟將軟件做成獨立產業發展后,基本走的是顛覆性道路,通過不斷顛覆原有的生產或管理模式,帶動產品、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由于是不斷的顛覆掉傳統企業,作為引領這個趨勢的IT從業人員,收入是高高的,根本無需考慮被顛覆對象的收入來源。而現在普及O2O模式的硬件、軟件及信息化條件已經具備,從此之后只有會圍繞O2O通路干線,就要象福特推廣生產線時期一樣,必須要關注消費者的收入來源(站在平臺角度,圍繞平臺經營的企業就是消費者,層層遞推直至最終消費者),持續提升商業價值的商業才會留下,O2O通路干線就更是如此。
從互聯網基因角度看,由于時間、距離的約束條件不復成為關鍵要素,意味著狩獵式的商業模式將越來越沒有了運作空間,或將隨著幾次標志性事件后,將難于興風作浪(畢竟經過十幾年持續發展后,能顛覆的差不多了,能碎片化組合的機遇也差不多了,剩下一點欺負線下商業不懂互聯網而進行的赤裸裸打劫機會也將耗盡),未來的市場將回歸到農耕方式,不要誤以為農耕方式就比不上狩獵方式的戰斗力,霍去病橫掃匈奴以及撼岳家軍難等眾多史例表明狩獵方式戰斗力更強是被誤導,況且農耕方式全面取代狩獵方式的史實,需要我們將商業上馳騁田獵作為愛好,轉換觀念來抓住這撥商業回歸農耕方式的潮流。
回歸農耕方式的商業模式就不能僅僅考慮企業收獲多少,還要考慮土地(即指消費者)的持續產出,翻譯成當下流行式語:這一波移動互聯網的潮流,關注消費者收入來源的商業模式將勝出。這是商業理念的跨越,不能跨越的定會淘汰,即使眼前的表面強勢也只是淪落成替人打江山而不覺悟而已。
第三, 建好移動互聯網平臺架構助推成長
今后,再好的商業模式也需要有后臺軟件平臺支撐其成長,從技術角度,承接這一波移動互聯網潮流的軟件平臺應如何架構?將是如下圖所示架構。
O2O通路干線互聯網后臺軟件構架圖
架構圖簡述:利益相關方是平臺管理方、開發者、其他產品推廣方、粉絲與用戶。平臺管理方掌握云服務端和入口界面兩大核心,形成藍海市場。入口界面吸來用戶,同時轉化成多級別的粉絲,保持人氣和用戶規模;云服務端及如何與入口界面相連,則吸引一批開發者圍繞這個生態生存、成長和進化;形成規模生態圈的最終邊界位置,則是紅海市場與藍海市場的分界線;有了規模生態,自然也會吸引借力規模生態進行其他產品的推廣方。對于形成規模生態而言,有點象城市建設,具體那一塊會收費是視情況而定,但只要能維持規模生態,平臺贏利則是肯定的,除非利益分配制度不平衡,沒有了外圍開發者和粉絲,不能持續吸引用戶和開發者,才有可能象底特律一樣走向破產。
這第三點是互聯網有形的承載部分,是發展互聯網支撐平臺的關鍵,認識不清就會在技術上亂撲騰,那樣的話,連微軟公司都在步履蹣跚,對一般企業就必須要聚焦于這關鍵龍頭。不要被技術迷惑了,經過十幾年的市場積累,技術實現已經不新奇,關鍵是誰先做到并迅速形成規模,云服務端的例子有余額寶,不是技術,只是因天弘基金被逼到窮途放手一縛的結果,真正的功夫是面對雙十一350億銷量余額寶還能輕松應對;入口界面的例子是微信,雖然微信一出,易信、來往等馬上推出,說明技術不是障礙,但是,就慢這么一點點,后來者就只能遠遠地在后面追趕,前途生死未卜。
提到微信,不得不提到馬云,曾幾何時,還到處高調宣講競爭對手打著望遠鏡都看不見自己的企業,余額寶是天弘基金送上門的,沾了先建平臺的光,一個小小的微信已經讓馬云寢食不安。不要被行業大佬所恐嚇,抓好以上三點就能把握住未來的電子商務,第一點、第二點是認識與觀念的轉變,人人都有機會,第三點,則只要當前年銷售額在10億以上的老板都有機遇做好,移動互聯網的到來,電子商務的形勢變了,不再是線上顛覆線下了,而是線下來顛覆線上了,原因有兩點:一是線上企業正運行的商業模式大多沒有穩固的基礎,特別是留有先天無法關注消費者收入來源的缺陷;二是實現互聯網架構建設的技術已是供大于求,對于懂的人,近似可以免費得到。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才真正意味到商業重組時代的全面到來,從時間上不會超過十年就將塵埃落定,從空間上將會跨越國與國的邊界,這是真正的互聯網最后盛宴,而且從本質上看,只要擁有跨界思維并引而入互聯網基因,線下成型企業會更有機會,因此,為免被誤導而影響有實力的企業(年營業額10億以上規模)去把握機遇,寫就《抓好三點把握住電子商務》一文供參考,正確與否,十年之內將見分曉。
經過七年一線實戰已經成熟瞄準萬億、鎖定千億、直接顛覆百億市場規模的商業模式,并已打通落地的一切環節,萬事具備,就欠一個啟動契機,期待能組織供應一億啟動產品的合作方,抓好這三點是實踐結合理論的歸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