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為都市的白領們解決菜籃子、米袋子、果籃子問題,讓他們上個網就能把菜買回家。”創業者小穆想做一個“菜籃網”。
但是,日前,有媒體公布了一組數據,讓小穆陷入困惑: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0.48% 資金 研報]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大多都在虧本運營。
“文章里說的都是走在前沿的大公司,他們的投資金額都在幾千萬。他們都在虧本運營,像我這樣的小戶敢繼續下去嗎?”
農產品電商未來的競爭在線下
縱觀各大城市的農產品電商,大多都磨刀霍霍準備大干快上。
河南杰夫電子商務公司CEO吳景洪認為,在國家經濟社會多元化發展的大趨勢下,農產品觸電是個大趨勢,隨著消費群體的壯大和物流配送體系的健全和發達,農產品電商最終會突破盈利困境。
“任何行業里都會有閉店的可能,電商比較特殊,它屬于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行業,所以其失敗率會高于其他行業。”他說,現在線上的技術已經成熟且較容易,真正的功夫和未來的競爭幾乎全在線下。“誰能練好線下的內功,組建好自己的團隊,未來就能真正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
不要以過多的品類來吸引購買需求
再來就是項目定位的問題。吳景洪說,科學的品類選擇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所以農產品電商定位品類相當重要,千萬不要以過多的品類來吸引更多的購買需求。“多品類混合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農產品品類,會讓你虧聲四起,搞不好還砸了你的品牌。”
吳景洪解釋,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電子商務,運營的核心都是品類驅動的供應鏈。“為什么順豐優選開始要選擇進口食品,阿里巴巴為什么要選擇美國車厘子和阿拉斯加海產,不僅與人群需求相關,也跟供應鏈支撐能力密切相關。”
小本創業要從本地化入手
“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吳景洪說,未來的趨勢就是線上社區+線下社區,“現在60%~70%的消費發生在3公里之內。所以農產品電商如何線上打造吃貨的圈子,線下打造體驗的圈子,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像小穆這樣的小本創業如果不從本地化入手,一定會虧。”
他說,由于農產品受商品質量、物流等因素限制,不管是小而美的農產品電商,還是像順豐優選、阿里巴巴這樣的全國鋪開的市場,建立本地化的服務體系都是必然的趨勢,要和社區服務站、便利店等機構整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