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逼迫兩家老牌汽車網站——易車網和汽車之家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優化。去年兩家挑起的汽車電商大戰創下百億級交易額,狠狠地刷了一次存在感,但同時也加速了BAT對汽車領域的布局。易車網和汽車之家以怎樣的方式來應對即將到來的風暴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一看:
流量入口
汽車之家走的是媒體屬性路線,通過內容運營來獲取流量,并轉化成實際價值。但它的流量是“圈住”的,而不是靠已有服務內容“吸引“而來的,沒有忠誠可言。一旦內容跟不上用戶不斷更新的需求,流量就會迅速外逃。況且在直接競爭對手易車的緊逼下,汽車之家沒有充裕的時間來慢慢培養站內流量。
易車一直把重心放在產品的營銷工具屬性上,強在B端提供的服務內容和營銷工具上,接入外部流量會更能明顯地發揮出自身的價值,所以下狠心和百度、360簽訂了排他性戰略合作。意思是不管流量從哪來,落在哪,都不重要,只要服務是我提供的就好。
在流量入口這個問題上,汽車之家的看法是,我是媒體,沒必要再花錢買流量,我可以去轉化;易車的看法是,我是服務平臺,用戶在哪,我就在哪出現,至于用戶要在哪出現,那是我也很難去控制的。
移動端
易車定位為平臺,需要的是結果,不是頻次和瀏覽時間。易車目前擁有15款應用,以“汽車報價大全”為主要代表以工具為切入點。它不擔心移動產品因為需求而被打散,因為用戶需求最終還是會回歸到平臺上的。
汽車之家則堅持媒體價值屬性,將PC產品平移到移動。目前的5款應用以資訊屬性為主,稍帶工具功能中。但移動互聯網用戶在移動端的時間更加碎片化,不像在PC端有足夠充裕的時間來瀏覽,汽車之家由的“媒體”制約了其在移動端的發展。
合作開放
關于在是否需要合作這件事上,汽車之家自身是非常自信的(甚至有些自負),就是我不需要。我自己產流量,服務自己承接,憑什么要分別人一杯羹。去年的汽車電商大戰中,斥巨資廣告傳播費用打造購車節,就彰顯其不愿與別家一起玩的心態,雖然之后被易車發起的易車惠與搜狐車會狹路阻擊,但是至少是在之后的上市途中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
相比之下易車的架子就沒有那么高了,誰能對接我的服務內容,大家就可以坐下來談一談。去年雙十二和淘寶、京東合作,前幾天又聯合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全面入駐其開放平臺,繼續堅持用戶在哪,我就出現在哪的平臺化策略。易車如此合作還有一個背后的考量,就是為日后與BAT大規模合作對接探路。
小結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清晰看到,易車發展策略的聰明之處在于它定位于平臺化,接入了更多的資源,讓自己進可攻退可守,“攻”即與BAT有進一步更深的接洽,“守”就是守住自己的服務資源不受侵蝕。
汽車之家并沒有給自己制定“攻”的計劃,全部押在“守”上。這種策略的好處是,一旦守住,便可悶頭數錢;弊端是,一旦未守住,便城池盡失,再無進攻之力。
汽車互聯網市場如此之大,BAT絕不可能不涉獵,守恐怕是會很難。易車和汽車之家應當規劃好自己的策略方向,為日后注資、戰略合作的談判準備好自己議價能力的籌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