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除掉的刺青啟發(fā)了她
吳名麗是重慶江津人,1987年她如愿以償?shù)目既〉搅顺啥即髮W裝飾藝術專業(yè),因為她從小就想做一位設計師,把這個世界裝扮的漂漂亮亮的。但1991年畢業(yè)分配的時候,卻被派回江津當了機關里一名小職員。這對于不甘現(xiàn)狀的她來說,覺得是受了委屈。不久后,她就在朋友的幫助下跳槽回到了成都,在一家裝飾公司做了設計師。用她的話來說,這里有她的生命,她要用自己的手和筆來設計出五彩繽紛的世界。
吳名麗是一個很愛美的女孩子,而且很愛追潮流。她經(jīng)常去一家公司附近的美容院,那里有一項業(yè)務就是為顧客刺青文身,生意相當不錯。刺青文身當時是一種新生事物,特別受到青年人的追捧。吳名麗對此也很感興趣,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圖案就象長在身體上一樣,她感到很新鮮,而且很好奇。1992年春節(jié)過后的一天,一個中年婦女愁容滿面的帶著她的女兒急匆匆地來到這家美容店,口口聲聲要將這家店的老板告到法院去。老板一時摸不到頭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吳名麗聽了半天才明白,原來是她的這個女兒為了趕時髦,背著爸媽在小臂上刻了刺青,他們也一直沒發(fā)現(xiàn)。直到女兒報考了藝術院校,才露出馬腳。那規(guī)章中明文規(guī)定,有刺青將要被免除報名資格。孩子很著急,就把這件事向媽媽說了。那位母親要求店里為這件事作出答復,因為這影響著孩子的前途。但這種刺青是用針刺在手臂上的,不可能除去,要除去就只能做皮膚還切。母女倆聽到這個結(jié)果當時就哭了,非要他們想出解決辦法不可。到最后雙方也是不歡而散。
想著傷心的母女,吳名麗心里很不是滋味,畢竟小孩子只是圖一時喜歡,就做了文身,哪會想到有這樣的后果?她在想,要是能找到一種隨時都可以除去文身,又不留下后遺癥的方法,那該有多好啊!這件事在她心里留下了一塊抹不去的影子,愛美本沒有錯,但很多時候卻導致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嚴重的還要影響一個人的前途,這不是完全違反的美的意義了嗎?
動手發(fā)明 開始艱苦創(chuàng)業(yè)路
1995年4月,吳名麗在接一個客戶的電話時不小心滑倒,地上放著還沒做完的各種還沒涼干的畫。她的手肘剛好壓在一張畫上。當時也沒在意,等接完電話一看,畫上的顏料已經(jīng)在自己的手臂上印了一朵漂亮的臘梅花,看起來鮮艷逼真,就象是文在手臂上一樣。那個傷感的小姑娘的眼神又出現(xiàn)在她面前,這讓她眼睛突然一亮:如果我設計一種專門的貼紙,畫上各種各樣的圖案,貼在身上既有文身效果,又不用受皮肉之苦,而且不會留下什么后遺癥,不想要了還可以隨時去掉,那不是更好嗎?這個想法足足讓她高興了好一陣子,這樣做刺青不光節(jié)省時間,而且成本低,肯定會有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說做就做,她又在一些塑料上畫了自己設計的比較得意的作品,有長發(fā)飄逸的女孩,飄飄欲飛的蝴蝶,威風凜凜的猛虎,然后拿來就往自己的手臂上做試驗。但效果反倒不如那張“偶然”貼在身上的那張好,整個圖案顯得很模糊,失去了它本來的美感,而且貼在身上有一種灼痛感。吳名麗一時摸不到頭腦,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因為是工作時間,她不好總試驗這種東西,但她腦子里一直在想著個中緣由。
經(jīng)過反復試驗期待的那一幕出現(xiàn)了:那朵鮮艷的小花就像長在自己身上一樣!吳名麗高興壞了,又一口氣做了六七張,然后打電話把自己的好朋友喊過來,挨個給她們往身上貼,看著那些得意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吳名麗像個小孩子似的蹦蹦跳跳,朋友們也都夸她的發(fā)明有創(chuàng)意,建議她可以試著多印一些,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如何。
第二天,她把那些做好的紋身紙拿到美容院去,那些人見了后齊聲叫好,要求向那些來做文身的顧客推銷。她覺得,如果這樣能夠成功的話,必然會有一個很大的市場。不久后,她認為時機差不多成熟了,就交給印刷廠一些小動物圖案,先試印了一些文身貼紙,看看效果如何。就這樣,作為一個年輕女人,吳名麗開始了文身貼紙的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