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理論研討會召開
相關鏈接:2009全國百強縣排名名單(專題)
2009全國百強縣排名名單
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名單揭曉 2008年全國百強縣市排名名單

表格: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名單
人民網增城7月6日電 7月5日-6日,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理論研討會在廣東省增城市召開,來自國務院研究室、中共中央黨校、農業部、中國政策研究會、中國區域經濟學會、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等有關單位專家學者,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經濟雜志、人民網、中國縣域經濟網、廣西縣域經濟網、山西縣域經濟網等新聞媒體以及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等。ㄊ小^)縣域經濟工作機構、學術團體和縣(市、旗)領導200多人出席了研討會。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縣域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縣域經濟科學發展需要科學研究和指導,及時總結交流新時期縣域經濟的實踐經驗,對推動新時期縣域經濟科學發展非常重要。研討會交流了省(市、區)縣域經濟發展動態信息,總結了新時期縣域經濟理論研究成果,總結了新時期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范例和新模式,發布了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
與會代表參觀考察了以主體功能區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增城模式。廣州增城市因地制宜將全市劃分出南中北三個主體功能區,以主體功能區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產業和城鎮布局,促進南中北地區互補互動、協調發展,走出一條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科學發展新路子。雙流縣(統籌“三個集中”,統籌城鄉發展)、江陰市(強縣富民基礎上建設“幸福江陰”)、西昌市等新時期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新模式和優秀范例縣(市)分別在研討會上做了介紹和交流。
貴州省、湖南省、山東省、四川省做了發言,其他。ㄊ小^)縣域經濟工作機構和學術團體做了書面交流。
研討會上,發布了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在評價縣域經濟競爭力的基礎上評價縣域經濟發展的“科學性”。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名單揭曉(見表格)。報告指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格局出現一些動態特征:浙江省百強縣的富民程度高;江蘇省百強縣規模大,強縣最強;山東省百強縣增數多,強縣的居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中西部地區一些具有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的強縣迅速崛起,正在改變百強縣的格局。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的人口密度是全國平均數的5倍,經濟密度是全國平均數的10倍,已經成為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的生力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
評價報告還對全國縣域經濟強縣的“強縣富民”和“科學發展環境”進行了評價,為推動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作出新的探索。報告指出,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強縣”和“富民”不統一的問題。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社會治安等工作已經成為新時期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非常嚴峻的“約束因素”。報告同時指出,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縣域經濟需要與城市群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結合起來,需要多層次的統籌安排,來推動新時期縣域經濟的科學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