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av一区,亚洲毛片网站,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5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頻 道 直 達 - 創業網首頁 - 創業資訊 - 專家點評 - 創業觀察 - 你問我答 - 創業指南 - 項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創業培訓 - 創業新聞 - 奇思妙想 - 創業博客 - 創業論壇

創業加盟
創業新書推薦 - 創業項目庫
創業專家在線答疑
酒店管理專家答疑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創業休閑吧沸點新聞→新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開創


cye.com.cn 時間:2009-9-30 9:59:30 來源:紅旗文稿 作者: 我來說兩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開創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

    ◎ 王偉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歷史,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
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成功地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偉大歷程。中國共產黨在6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歷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經過短暫的和平恢復時期、社會主義過渡和所有制改造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時期,一直到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時期,成功地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豐富和推進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探索的基礎上,由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所開創,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發展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一

    毛澤東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與實踐上的探索過程中,所積累的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歷史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前提,所提出的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準備。

    正確地評價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功績,科學認識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正確認識,對于我們今天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就歷史功績來說,毛澤東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一是成功領導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完成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改造任務,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奠定了制度前提和政治基礎。二是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實踐努力,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三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模式進行了創新性的理論探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前提和思想準備。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毛澤東的失誤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72頁)因此,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前30年,一定要采取歷史的、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正確地評價毛澤東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的功與過。

    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毛澤東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歷史性課題展開理論上的思索和實踐上的嘗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立做了理論準備。

    1.率先提出“以蘇為鑒”的方針,強調建設社會主義要走自己的路,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前期。在這個時期,中國如何搞社會主義,主要還是學習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照搬照抄蘇聯的建設模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蘇聯模式逐漸暴露出其缺點和弊端,毛澤東開始認識到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迫切性。他明確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3頁)在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黨的八大前后的一年半時間里,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毛澤東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思考,他率先提出“以蘇為鑒”、不要機械照搬外國經驗的方針。他在《論十大關系》中明確指出,中國要走自己的路,要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毛澤東關于走自己的路,找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提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的歷史和邏輯起點。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根本經驗是,一定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這個根本觀點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路線基礎和精髓。

    2.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指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認為這對矛盾是基本適應前提下的不適應,可以經過改革使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提出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是當時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明確提出了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根本任務。這些理論為形成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路線和改革開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3.在對中國國情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形成了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路線,提出我國正處于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長期性和曲折性有了初步認識。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指出:“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116頁)認為我國正處在“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這一觀點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認識是有啟發性的。

    4.提出建設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國防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發展目標和中國工業化道路。毛澤東規劃了我國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的建設目標,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對人類做出較大貢獻的思想觀點。在工業化建設問題上,毛澤東強調不能照抄照搬外國經驗,要正確處理農、輕、重三者關系,從中國國情出發,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工農并舉的工業化道路。

    5.提出了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問題的科學方法論。毛澤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用辯證的思想處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問題,他生動形象地概括說,講辯證法就是運用“要講兩點”的辯證思想來觀察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在處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關系和矛盾時,在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時,也要抓好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處理好社會主義建設中重點和非重點的辯證關系。他在具體闡述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關系中還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綜合平衡”、“并舉”的重要思想。

    6.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問題的理論創新認識。他認為,我國是一個商品很不發達的國家,看商品生產、看它與什么經濟相聯系,與資本主義相聯系就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聯系就出社會主義。這些認識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前提。在經濟體制方面,他主張著重解決中央與地方分清經濟管理權限的分權問題,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毛澤東主張對外開放,他說:“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41頁)

    7.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原則。認為中國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提出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要擴大民主,反對官僚主義,逐步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提出“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總目標。

    8.提出社會主義文化教育建設的基本任務和方針。認為文化教育事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高度重視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武裝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毛澤東提出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實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和吸收我國過去和外國一切有益的文化科學知識。

    9.提出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堅持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是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強調黨要密切聯系群眾,好好團結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10.提出和制定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關于對外方針和政策,毛澤東指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他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強調要發展同一切國家的友好關系,反對大國的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

    毛澤東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正確認識,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推進,是我們黨理論創新寶庫的偉大精神財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必要前提。

    二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上,毛澤東與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系,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脈相承、繼承開拓的關系,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是不斷推進、接續發展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準備,是后者的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正確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關鍵,也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關鍵,只有緊緊抓住這一首要的根本問題并加以解答,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正確道路問題才能得到解決。鄧小平總結我國和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在繼承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第一次科學地系統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問題。他明確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封閉不是社會主義,照搬外國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法制也沒有社會主義建設;不重視物質文明搞不好社會主義,不重視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等等。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做出了科學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鄭重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經驗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決摒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和路線,科學確定了時代主題,正確判斷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策略,提出并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從此,中國進入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軌道。改革從農村開始,迅速而有效地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改革的成功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各個方面改革的步伐。以開放四個經濟特區為新起點,接著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進一步開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和海南建省并建設經濟開發區,經歷了這三大步,形成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我國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財富積累急劇增加,國民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面臨解決“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執政黨”這一重大問題。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的14年間,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全黨智慧,在總結黨成立以來80多年的歷史經驗和現實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鄧小平“要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集中力量抓黨的建設,根據新情況新要求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決策,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結合起來,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集中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的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創新,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回答了黨的建設的重大問題,同時也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團結和帶領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從容應對一系列關系到我國主權和安全的國際突發事件,戰勝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風險,經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驗,排除各種干擾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航船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發展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發展,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階段,新世紀新階段向我們黨提出了“發展什么,怎樣發展”的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科學發展觀,其實質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回答“發展什么,怎樣發展”這個根本問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提高全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領導發展的能力;把按照科學發展觀推動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在發展中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在發展中把推進經濟建設同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統一起來,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一起來;在經濟發展中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的有機結合,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發展中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發展中進一步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科學發展觀,是我們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31年偉大發展歷程中,我們黨依次回答了三大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創新。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創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同時,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的新成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繼續深入回答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這些與毛澤東思想一同,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建設和發展的偉大精神財富和思想指南。    

    三

    6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們走的是一條通過開放,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正確之路,是一條走向富強、民主、文明,走向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成功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能夠在曲折的探索中成功開辟和健康發展,歸根到底,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60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不斷結合的60年。中國發展的成功,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結果。正是因為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也被看作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而為世界所矚目。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是中華民族振興、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除了堅持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專政這四項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包含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與和平發展。

    1.關于科學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科學發展,是在社會發展問題上客觀規律性和主體選擇性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其意旨是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即通過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促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全面推進,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確保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道路的選擇,既是基于現階段中國發展所面臨問題的考慮,也是基于對整個世界負責任的考慮。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具有發展中國家二元結構的典型特征。人口多、底子薄,自然地理條件和人口資源分布差異很大,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也很大。改革開放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并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經濟社會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壓力之間矛盾逐漸突出。深刻把握中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自覺走科學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個基本問題上的創造性探索。

    2. 關于和諧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推進科學發展的過程中,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所要努力構建的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六個方面的內容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內涵,也是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實現的價值目標。中國希望通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最終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社會局面。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社會公平問題提上議事日程,這是中國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背景。說到底,和諧發展道路就是一條避免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國和諧發展道路的選擇,是中國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必然結果。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實現中國的和諧發展,關鍵是在堅持科學發展的同時,有效地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不僅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制度保證,也是實現和諧發展的制度保證。中國將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效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著力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走向深入。

    3. 關于和平發展。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既關乎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密切相關。走和平發展道路,不僅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類進步的時代潮流。其核心思想是:中國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在國內追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同時,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的深入發展,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明確提出,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抉擇,是向國際社會和世界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和莊嚴宣示。這一昭告的特殊意義在于,中國的發展,從根本上說,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不斷改革創新。中國決不走歷史上一些大國那種充滿刀光劍影和“血與火”的發展道路,中國不把問題和矛盾轉嫁給別國,更不通過掠奪別國發展自己。即使中國將來富強了,也永遠不稱霸,永遠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中國正為此不懈探索和努力。

    中國共產黨人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根本原則作為指導發展的核心理念,這個核心理念就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旨。(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創業網【 www.fswenwen.com 】-創業路上 與你同行

·相關新聞

·BTV13日節目錄制觀眾報名 ·上海談商論道創業系列講座
·創業網尋戰略投資合作伙伴 ·80后創富論壇共創未來30年
·創業網向網友征集網站建議 ·北京新聞廣播9月24日節目
·金口財總裁演說行銷特訓營 ·學習型中國-世紀成功論壇
·七彩公司招募大學生創業者 ·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活動

·新聞評論
會員名稱:
密碼:匿名 ·注冊·忘記密碼?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最新資訊
   
 
創富之星
   

 
新書推薦
   
 
論壇精華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伦旗| 屏南县| 萨嘎县| 鄄城县| 乌拉特后旗| 泌阳县| 鱼台县| 普定县| 平南县| 大石桥市| 红桥区| 普安县| 静乐县| 东兰县| 依兰县| 广东省| 鞍山市| 民权县| 噶尔县| 清涧县| 民和| 池州市| 隆回县| 台江县| 邻水| 阳春市| 新干县| 封丘县| 仙居县| 喀喇沁旗| 井陉县| 通州区| 山东| 汉阴县| 建阳市| 馆陶县| 石首市| 闵行区| 九龙坡区| 竹山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