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淘金:大街沒能撿到錢
1993年6月10日,23歲的方錫雨再次遭遇沉重打擊。相依為命的母親突然亡故,相戀多年的女友也棄他而去,方錫雨近乎崩潰。
面對至親離去、愛情背叛,方錫雨用《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文中的海菲激勵自己,激發了走出家鄉闖一番事業的決心。臨走時,留給女友一句話:“放棄我,你一定會后悔”,方錫雨沒有怨恨,決心放手一搏。
9月27日黃昏時分,南下的列車緩緩駛入湛江霞山火車站、再轉長途車到廣東徐聞縣海安鎮偷渡到海口。
方錫雨有些激動,無比憧憬這座陌生的城市,他聽說“海南偏地是黃金,街道上1元的零錢都沒人去撿”。初到海口,方錫雨投靠在姐姐家,其實姐姐也不富裕,靠撿垃圾、拾荒為生。吃了幾天閑飯之后,他總感覺自己像個寄生蟲,這不是自己來闖蕩的目的。
“到了海口才知道,根本就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方錫雨說著有些激動。
一邊幫姐姐拾荒,一邊四處找工作。而那時的海口,只有娛樂業和房地產業比較繁榮,其他沒什么好的機會。
投了幾十份簡歷,都石沉大海。方錫雨后來才知道,這些職業介紹就是為了騙取每份20元的介紹費。但為了一線希望,只得繼續向姐姐借錢投遞求職信息。
包房少爺工資很高,可方錫雨個頭矮,只好做了一名保安,還去工地打臨工搬磚,搬磚工作雖然很辛苦,卻可以馬上兌現工資,沒有什么比現金到手實際,至少生計有了著落。
誤入傳銷:背上騙子惡名
1996年,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方錫雨的人生軌跡。
方錫雨白天穿梭于旅游車內,晚上跑到大排檔去賣雜志。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賣雜志是為了生存下去,心里憋著勁,暗暗地尋找機會。
勤奮、悟性、堅持,是方錫雨走向成功的三大法寶。他甚至不用看書,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哪本雜志,什么內容,很多顧客感嘆這樣的能力和口才,做個雜志小販太可惜。
“明天你不用賣雜志了,到我公司來上班。”在大排檔賣書時,方錫雨遇到了一個戴眼鏡的儒雅男人,聲音渾厚充滿力量。
這個人,在中國傳銷界舉足輕重,主動放棄市政府秘書職務創業。他的出現,改變了方錫雨人生的軌跡。
“我的運氣來了,終于有人發現我……”方錫雨非常激動,這個人有內涵、有人品、有水平,正是自己心目中的伯樂。
“雖然當時我沒什么錢,但在老家口碑非常好,大家都非常信賴我,回到湖北老家很多人愿意跟著我干。”
1998年,風云突變,國家開始打擊傳銷模式。
猶如當頭棒喝。方錫雨剛做到高級經理,每月能拿四、五千元,團隊吃吃喝喝下來,非但沒什么積蓄,反而負債好幾萬。
在鄉親們眼里,方錫雨就是一個騙子,說什么也不再相信,集體討要血汗錢。方錫雨沒有逃避,一一寫下借條,發誓還清本不應該由他承擔的債務。
這次傳銷經歷,方錫雨不僅沒賺到錢,還從此背負起“騙子”的罵名。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因禍得福,學習了到如何規劃人生、如何實現夢想。
再闖海口:組隊金花拼市場
1998年3月,方錫雨第二次踏上南下的火車。隨身的編織袋里,僅有幾件換洗衣服。人生如同呼嘯前進的列車,已經錯過不少希望的路口。
回到海口,方錫雨重操舊業賣雜志,依舊在旅游車與大排檔之間穿梭。
“你這個臭賣書的,誰跟你談朋友啊!”這句話,深深地刺痛著方錫雨,28歲一直沒能成家。盡管賣雜志一天能賺個二、三百元,但依然感覺沒有社會地位和做人的尊嚴。
只要賺夠兩天的生活費,方錫雨就跑出去尋找機會,不遺余力地推銷自己,希望能找到伯樂。
有一天在旅游車上,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婦女朝著他微笑,儀態端莊雅致,好像“仙姑”一般。
“小伙子,看你很面善,很有福相,現在吃點苦不要緊,堅持自己的原則,一定要造福更多的人,善有善報。”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如此激勵自己,方錫雨把每一個微笑、每一句話刻進了心里。在心田埋藏了16年,直到后來在東南亞看到“天佑吉運”品牌,了解其由來之后才恍然大悟。
方錫雨終于發現了自己的舞臺。當年做傳銷時的一個同事,任職云南中州制藥海南分公司市場經理,先后請了20多個業務員,但一直沒有打開市場。產品非常好,一個月卻賣不出去一瓶,肯定是營銷出了問題。
這個產品對治療螨蟲很有效,詳細了解產品功效后,開拓市場的初步構思浮現出腦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