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早兩年有這樣的咖啡廳,我就不用等待這么久了!”一個人獨立創業、做了兩年網站的“孤獨創業者”薩牧,在幾個月前終于找到了能夠幫助自己實現夢想的地方——位于北京中關村的“創業公館”。
咖啡廳成了辦公室
背靠騰訊大樓,旁邊是愛國者和新浪,再往東就是微軟——“創業公館”是位于中關村科技園黃金位置的一家咖啡廳。大沙發,輕音樂,香咖啡。表面看來,這里和別的咖啡廳沒什么區別,但這里的顧客都是創業者和投資人。
“這個咖啡廳就是大家的辦公室。”薩牧說。到這里來辦公的創業者,只需每人每天單點一杯咖啡,就可以享受一天的辦公環境。投資人也可以到這里來,挑選他們認可的項目。這種經營方式吸引了包括薩牧在內的很多創業者,他們直言“太劃算了”。
在這里,創業者的創意產品五花八門:有飯店電子點菜系統、手機游戲終端、B2C網站,甚至還有智能保溫杯……
“創業公館”的創始人秦濤表示:“對于創業者來說,資金、資源、社交是最重要的。這樣的開放辦公環境,不僅降低了辦公成本,還降低了社交成本。”據他介紹,這里經常舉辦創業投資和技術交流活動,團隊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更重要的是,“伯樂”隨時會出現在門口。
正是因為優厚的創業條件,這里每天都有數個團隊、幾十人駐扎,還有更多的團隊預約入駐。迄今為止,這里已經談成了十多筆投資,總投資金額達到數千萬元。
小平臺托起大創意
經濟領域的“孵化器”概念,是指一個集中的空間,能夠在企業初期發展時提供各項援助和支持,對高科技成果和創意產品進行孵化,使其更快更好進入市場。
“創業公館”作為咖啡廳中的“孵化器”,與其他孵化器如“創新工場”、中關村孵化器等機構不同的是,其定位更加靠前,連尚未成型的項目也來者不拒。同時,“創業公館”同其他“孵化器”也有合作,為其輸送優秀的項目。
“在這里不需要交納高昂的進場費,而且來去自由。”秦濤表示。正是在這種開放的環境中,新創意能夠被充分交流和論證,創業成功率會明顯提高。
“除了創業結果本身,在這里收獲的還有更多。”對于獲得第一筆投資、剛剛搬離這里的小莫來說,“創業公館”帶給他的不僅是辦公條件和投資,更有精神上的鼓勵。“周圍人的創業、創新精神會鼓勵自己把想法轉化為行動。”
“其實中國人并不缺乏創新精神,只是缺乏這樣的平臺。”秦濤希望像“創業公館”這樣的創投平臺越來越多,更好地營造出創業和創意的氛圍。
“孵化器”期待“被孵化”
談到“創業公館”的未來,秦濤坦言,因為翻桌率低,光靠出售咖啡和點心并不能完全充抵房租、水電等費用,“創業公館”的“造血能力”還不足。但秦濤認為,“創業公館”未來的價值很大——“這是一個對行業發展有益的事。”
目前,中國“孵化器”接近900家,在孵企業56380余家,“孵化器”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需要民營資本的孵化。秦濤說,他希望未來能獲得投資,在更多的地方把這個平臺建起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