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信用體系將成購物參照
“在電子購物過程中,信用關系到我最終是否會在此家商店購買產品,但是現在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對商家的信用進行評級,不利于消費者選擇合適的商家。”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林女士告訴記者,她希望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設能為她的購物提供更多的參照。
解讀:應增加電子信用權威性
據馮林介紹,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設處在畸形發展的狀態,雖然一些機構也開展了相關的信用評價體系建設,但不同電子商務平臺之間在信用評價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可信度和權威性就打了折扣。
“電子信用體系的建設依然面臨諸多難點,比如如何打通各商務平臺之間的關系,讓電子商務評價體系趨于統一。” 馮林建議,可以通過推出信用貸款的模式推進信用平臺建設,即讓銀行認可企業信用,從而為信用好的企業提供貸款便利。
電子支付
制定技術標準和安全規范
《通知》中提到,人民銀行將加強電子支付服務市場的制度建設,強化對電子支付機構的監督管理,制定在線支付、移動支付技術標準和安全規范。事實上電子支付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困擾電商發展的核心,此前支付寶便被曝出“新型騙局”,“騙子”以“支付寶賬戶監管”名義盜取用戶信息,包括支付寶登錄密碼、支付密碼、數字證書等全部賬戶信息。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不止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都經常出現資金安全問題。“這已經成為阻礙其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業:機構很難規避任何風險
某第三方支付平臺高層人士也認為,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確經常出現“風險事件”,但有很多并非企業責任。“任何一家支付機構都不能回避這個問題。但就像之前說到的釣魚事件,這其實并不是支付平臺本身出現的問題,我們對此也非常糾結,一直在研究應對措施。”該高層人士表示。
事實上,各政府部門對互聯網支付已經開始采取監管措施。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人民銀行、商務部等政府主管部門先后發布《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對在線支付、移動支付都做過很嚴格的規定,但目前大多數管理辦法尚處于修改完善期,未正式發布。業內人士認為,政策發布后,將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技術標準方面,上述高層人士認為,這主要針對的是移動支付。“經過幾年發展,網絡在線支付的技術標準已經不存在太大問題。雖然很多企業標準不盡相同,但適應性很強,可以很快做出調整。”而手機支付作為一種新興支付方式,目前尚未被公眾廣泛接受。此前,著名咨詢機構Accenture(埃森哲)對亞洲、美國以及歐洲125077位手機用戶進行的網上調查顯示,亞洲79%的受訪者擔心移動手機支付帶來的個人信息安全隱患,77%的受訪者擔心身份盜竊和其他欺詐行為的發生。
解讀:應簡化支付環節、遏制網上套現
艾瑞咨詢分析師劉晴認為,目前網銀支付方式由于環節過多,提供給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機便更多。以支付寶為例,直接支付的前提是需要下載證書、安裝U盾等一系列操作,費時費力。并且容易出現跳轉頁面,如遇釣魚網站,密碼和資金安全將受挑戰,安全性有待提升。
如何避免利用電子支付騙提信用卡等問題,也是未來電子支付需要解決的要點。“電子支付監管最近央行也在做,例如此前支付寶暫停的信用卡充值,這對于電商來說是個雙刃劍。”在劉晴看來,銀行對信用卡透支提現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而有些用戶為節省額外的透支費用,便通過互聯網支付賬戶進行中轉,進而實現網上套現,此種行為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尤其是給發卡行帶來巨大信貸風險。同時,消費者零費率提現,助長了非理性消費行為。
“盡管支付企業關閉了信用卡充值通道,但是用戶的信用卡網上支付并沒有受到影響,并且快捷支付模式已成為網購支付的重要選擇之一。” 劉晴指出,快捷支付本身也存在利弊:一方面,通過快捷支付模式,用戶只需要根據提示輸入必要信息即可完成支付,額度僅以信用卡本身額度為準,不受信用卡網銀額度限制,操作簡便,資金安全。另一方面,由于快捷支付付款時,支付企業會對賣家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由此產生的額外支出可能會轉嫁給商品買家,買家的購物成本會增加,因此未來電子支付核心解決的問題還是如何在綜合網銀支付、快捷支付、信用卡充值三種支付方式后,推廣更為安全且便捷的方式。
準入門檻
規范標識和交易標準
針對網絡商品的交易環節監管,國家工商總局將負責加快推進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監管的法制建設,在各示范城市開展網絡經營者電子標識和網絡交易商品、交易行為的標準規范與服務試點工作,促進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客體及交易過程的規范管理,維護網絡交易秩序,改善公共服務。同時將研究建立網絡經營者統計制度,并在相關示范城市組織試點。
解讀:可借助第三方平臺認證體系
電子標識主要是對網絡經營者進行認證,類似于工商登記認證,這將有助于消費者對其進行快速識別。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電子商務實驗室主任王健表示,對于大的經營者,身份認定并不難,但是對于第三方交易平臺數以萬計的商家來說,重新進行工商電子標識的登記認證將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因此可以借助第三方平臺本身的身份認證體系來加以利用完善,最終達到覆蓋面較為全面的監管名錄。
跨境交易
推動跨境在線貿易
《通知》提出,將研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便利化措施,提高通關管理和服務水平。海關總署將牽頭組織利用各示范城市的地方電子口岸平臺資源,推動地方電子口岸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并在相關示范城市試點。
其實去年10月商務部發布的《商務部“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中就針對應用電子商務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出大力推動主要貿易單證的標準化和電子化進程,支持地方建設“單一電子窗口”平臺,促進海關、檢驗檢疫、港口、銀行、保險、物流服務的電子單證協同,提高對外貿易監管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解讀:跨境在線貿易告別灰色監管
“電子口岸實際上就是貨物進出口報關通關實現電子化,借助這樣的平臺來優化海關管理和服務,提高通關效率。”王健表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不僅僅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網絡代購,主要是指在線國際貿易,例如敦煌網、阿里巴巴等一些電子商務網站的模式,有人估算,在線貨物貿易占到整體貿易總額的1%以下,但是這個市場發展潛力和利潤空間非常大,由于在線貨物貿易主要是通過國際物流公司完成,與傳統的貨物貿易相比沒有那么多的政府介入管理,缺乏配套的管理,并沒有被納入一般貿易管理,屬于灰色地帶,因此通過電子口岸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有利于相關企業的規范化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