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富裕隨即褪去了創業的激情,取得一些進步和成績就滿意,這樣的意識在古城的民眾中或多或少地存在。敢為人先、快人一步、做第一、爭唯一的創業信心比起蘇、錫、常,浙江一帶仍不夠強烈。
怎樣提高創業意識呢?除了個人的努力外,與一個城市的創業文化、創業氛圍息息相關。這就好像一片茂密的樹林,它之所以茂密,是因為它深植于肥沃的土壤。
創業文化的形成,在最初時期政府扮演著重要角色,需要立體式的宣傳引導,讓創業的觀念深入人心。這讓我想到了腦白金的廣告,雖然做得很沒創意,但它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它已深入人心。政府的引導,讓人們認為創業就是自己人生中必須要做的事。通過政策,使鎮江人民樹立致富光榮、創業光榮的理念。在守法的前提下,鼓勵他們運用各種手段,在致富大道上競相奔跑。打破農民濃厚的“土地情結”,打破市民濃厚的“單位情結”,引導人們樹立永不停滯的開拓理念,培育廣大群眾的商業精神和廣泛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追尋商機、處處推崇創業的良好氛圍,樹立人們的求富心理,培養人們的風險精神。
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是創業文化形成的重中之重。應當建立涵蓋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規教育。從中小學開始就重視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全社會開展創業知識培訓,促使社會成員普遍具有良好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形成贊賞創業、支持創業的社會氛圍,從而有利于形成新的價值體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