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所帶來的巨大機遇面前,沒有任何國家能等閑視之。澳大利亞擁有天時地利人和,更應從中獲益良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韋爾曾在《時代》雜志上如是說。
當資源大國澳大利亞同資源需求大國中國走得更近時,兩國在亞洲乃至全球經濟舞臺上的地位無疑將再獲提升。
我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月1日至4日的澳大利亞之行,為中澳關系開創了一個全面合作的新時代。
全方位“握手”
在溫總理和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總理霍華德的共同見證下,中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3日在堪培拉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文件。
其中,極具突破性的《中澳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和《核材料轉讓協定》,將令中國在2010年開始的10年內從澳大利亞進口大約2萬噸鈾礦。
雙邊的協議和文件還包括《中澳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中澳農業技術合作計劃意向書》和《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等。而3個合作諒解備忘錄———《兩國關于建立高層經濟合作與對話機制》、《煤礦安全合作》和《教育與培訓》———也同時落地。
兩國企業則簽署了有關在化工、礦產、天然氣、石油和電力等領域合作的一系列商務合同和文件。其中,已無緣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LNG)項目———高庚氣田一期的中海油,與BHPBilliton和科麥奇澳大利亞勘探生產公司簽署了關于澳大利亞OuterBrowse盆地勘探區塊的權益轉讓協議。從而,中海油獲得總面積達2.1萬平方公里的4個區塊各25%的權益,進一步拓展了其海外版圖。
中化集團則成功邁出了在亞太地區收購的第一步———完成對澳大利亞最大乙烯生產商及唯一的聚乙烯生產商凱諾斯的收購,從凱諾斯母公司Orica和埃克森美孚的手中購得了凱諾斯各50%的股權。中化預計,上述交易將使中化資產規模和收入在2006年底各達到800億。
在溫總理訪澳期間,“中澳高層經濟合作對話機制”第一次會議中,雙方就投資、能源、礦產、氣候變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簽署了清潔能源技術、風電、鐵礦和鋁土礦開發等6個投資合作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