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意大利成為中國裁縫“淘金”的熱點地區。這里活躍著2000多名中國企業家和一支2.5萬人的勞工大軍。
39歲的許秋林(化名)是商會中一名中國商人。他從事紡織業,有一家自己的服裝加工廠。在當地人看來,許秋林是中國企業家的典范,因為他不讓工人加班,而且按時納稅。
走進許秋林的工廠,感覺確實和一般的中國工廠不同。這里秩序井然,非常干凈,衣著時尚的意大利女職員彬彬有禮地接待來賓。接待室的墻上貼著“向前”的標語,許秋林就在標語下和客戶洽談。
許秋林說, 他是16年前來到普拉托的,當時做皮革刀具生意。為了加強競爭力,他不斷在產品質量上下工夫。現在,他的工廠生產的皮具和絨毛上衣品質上乘,價格適中,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許秋林的修養很好,臉上總是掛著寬容的笑。
在意大利的中國商人中,許秋林是個佼佼者,他的工廠每年銷售額已達到1500萬歐元。
近來,他的生意又做大了,在上海又開了一家工廠,雇用300名工人生產成衣。
他的經歷也許代表了中國人參與全球化的第三個階段,即獲得海外工作機會,進而滲透進去后,又返回中國以低成本生產自己的產品。 30歲的溫州商人路易吉的手機即使在周末也會響個不停。路易吉說,他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為了讓意大利人更容易記住他,因為這個名字在當地非常普遍。
路易吉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成功需要犧牲”。1993年,17歲的路易吉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廠做工。一年后,不甘于現狀的他開始做起了出國淘金夢。
路易吉向在此打工的叔叔求助,并在他的幫助下進入一家工廠工作。兩年中,路易吉的任務是給短褲卷邊,每天工作18個小時,月薪500歐元。后來,路易吉攢了點錢,又向當地中國人籌借了一部分資金,開始實現創業夢。剛開始,他給一家紡織品制造商提供熨衣服務。1996年,路易吉拿到“合法移民”身份,留在意大利。
現在,路易吉擁有一家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小企業,有4名工人。他從中國進口價格低廉的牛仔服、仿制的明朝花瓶和打火機,賣給來自南歐和東歐的客戶。他說,如果生意繼續發展的話,他打算不久后生產自己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