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走俏非洲大陸
cye.com.cn
時間:2006-10-21 11:56: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隨著中非合作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非洲這片廣袤富饒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辛勤與智慧開創一番事業。其中,一股悄然興起的“中國餐飲風”正在古老又充滿生機的非洲大陸上不斷升溫。
想吃中餐?請預定
“嘭!”一股氣流沖開瓶塞,噴薄而出的香檳沖向空中,點燃了在場每個人的激情,一場畢業聚會正在東非國家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上演。
食物領取臺上早已擺放好一排熱氣騰騰的中式菜肴,一道道熱炒、冷拌的飯菜色彩豐富,吸引著賓客的目光。
“我們不僅要讓當地顧客得到滿意服務,更要吃到正宗的中國菜,”說話者是坎帕拉“新重慶酒家”的中國老板鄧明剛。
從3年前僅80平方米的門面,到如今具備400平方米大廳、包間、露臺以及500平米草坪,“新重慶酒家”可謂發展迅速。廚師出身的鄧明剛謙虛地說,多虧大家對他手藝的認可。
每年10月都是烏干達大學生畢業之時,畢業聚會成為雨季來臨時的一道風景,也給當地中餐館帶去豐厚的商機。如今,不論是盛大節日,還是重要聚會,烏干達的幾家中餐館已成為當地人的心儀之選。有時候,餐館座位或場地甚至需要提前幾個月預定。
“已經有人預定了兩個月以后的場地,就在圣誕節前幾天,大概要來600人,”鄧明剛介紹說。
坎帕拉夜色漸濃,現場調音師換上節奏強烈的舞曲,人群的熱情再次被點燃。 在現場氣氛的烘托下,一旁就餐的中國客人也站起身,舉起酒杯和當地人一起舞動起來,引發陣陣喝彩。此時此刻,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一同沉浸在聚會的歡樂之中。
中餐文化正風行
對于海外華人來說,在異國他鄉吃到地道的中餐實在是莫大快慰,既飽口福,又解鄉愁。
不過,在非洲大陸上,熱愛中餐的已不僅僅是中國人。以烏干達這個僅有3000多華人華僑的國家為例,更大的消費群體是歐美人、印巴人以及烏干達當地人。在過去3年中,不僅老牌中餐館顧客盈門,新開張的中餐館也人氣飆升。
起初,多是中國人三五成群來到中餐館,或互通信息,或聯絡感情。隨著中餐業不斷發展,中餐已經成為非洲餐飲文化中的一支生力軍。隨便走進一家中餐館,都能看到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聚集一堂。
在非洲不少國家,中餐甚至還漸漸演變成“官餐”。不少政府官員都樂于在中餐館請客,一來是因為中餐館菜品新穎豐富、制作精細考究,二來是借機向國外朋友展示當地經濟蓬勃向上、投資環境寬松、社會氛圍融洽的面貌。一位烏干達中餐館的負責人介紹說,有一天4位部長同時預定了他的餐館設宴待客,還有兩位部長因為慢了一步,只能排號等座。
憑借“中餐”這塊金字招牌的魔力,就連旅居非洲的印度人也開起了“中餐館”,只不過廚師還須聘請中國人,否則難以讓慕名前來的客人心服口服。
有意思的是,不少中餐館還帶出一批非洲高徒。黑人廚師掂起炒勺來竟也有板有眼。
中餐館海外淘金
雖然大多數非洲國家經濟尚欠發達,但當地餐飲業仍蘊藏商機。近年來,不少中國人遠赴非洲創業,均以餐飲業為事業起點。
在東非高原上的埃塞俄比亞首都有一家“長城飯店”,老板是一位東北漢子。3年前,他憑借在肯尼亞打工所積累的經驗,只身來到埃塞創業。兩年辛勤工作后,飯店每月營業額已有上萬美元。他如今已將妻子、女兒接來共同支撐這份產業。
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的繁華地段,一名姓劉的中國老板開著兩家中餐館,都有不俗的口碑。這個已來非洲創業10多年的中國人說,在非洲經營中餐館,原料便宜、勞動力充足,具備一定優勢。
一個陜西商人幾經考察,在西非國家尼日爾開了一家中餐館。開業前,朋友們很是為他捏一把汗。結果,開業沒多久,這家餐館就憑借紅燜羊肉、紅燒魚、家常豆腐等中國菜肴征服了當地食客的胃口。如今,這個“敢吃螃蟹”的陜西人又在有“世界火爐”之稱的蘇丹首都喀土穆開了一家中餐館。
南非的中餐業已相當發達。比如,首都約翰內斯堡東區西羅町的新唐人街已經成為中餐館匯聚的代表地。10年前,這里只有寥寥幾家臺灣商家的店面。隨著中國與南非1998年正式建交,來此經商的華人數量不斷增加,這里陸續出現了“上海熟食”、“北方水餃”等一批中餐館。
現在,南非全國各地已有200多家中餐館,僅約翰內斯堡就有大約130家。南甜、北咸、川辣、海鮮、粵式大菜以及風味小吃,著實花樣繁多。
中餐見證中非情
猶如一條紐帶,逐漸興起的非洲中餐業見證著中非友誼的點滴發展,其中不乏感人故事。
在西非國家尼日利亞,一座占地6層的“金門大酒店”已經成為當地餐飲業翹楚。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西方國家以人權為借口,對尼日利亞進行了全面經濟制裁,各國投資者紛紛撤資,華商胡介國卻毅然投資500萬美元,在拉各斯市興建了“金門大酒店”。
在開業儀式上,尼日利亞旅游文化部長深情地說:“金門大酒店不僅為我們帶來中國飲食文化,更顯示出中尼兩國人民患難與共的友誼和共創明天的氣概。”
在尼日利亞近30年的創業中,胡介國以中國人的善良和愛心贏得當地人的敬重,并因此獲得大酋長埃米爾推薦,成為非洲大陸上唯一的華人酋長。
雖然中餐早已深入人心,但非洲畢竟與中國相隔萬里,當地人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多。為此,一些中餐館在休息區擺上了英文版的中國畫報,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化建設成就令很多客人產生濃厚興趣。
從最初的謀生手段,到贏得尊重的事業,中餐業不僅成為非洲餐飲業的一道“品牌”,也成為宣傳中華文化的海外“名片”。(田野)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