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聯體國家相繼出臺措施限制外商從事零售業,專家稱不應輕言“撤退”
華商“轉身”應對俄“禁商令”
1月15日開始,俄羅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從2007年1月15日到4月1日,外國人在售貨攤、市場以及商店以外的場所從事零售業的人數應限制在零售業總人數的40%,全國115個大型露天市場將陸續關閉。從2007年4月1日開始,外國人將被禁止從事零售業。
此舉在獨聯體國家引起了連鎖反應。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相繼出臺限制外籍商人的法令或措施。
頗具戲劇性的是,俄羅斯的法令還未實施一個月,莫斯科市政府就“朝令夕改”,宣布允許所有希望繼續經營的外國商販返回市場。當然,“開禁”僅限于莫斯科。吉爾吉斯斯坦再次緊隨其后,宣布原定于今年4月1日起生效的有關限制外國人經商的法案,在2008年1月1日前暫緩實施。
【本報訊】“沒有中國產品,你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會變得艱辛,而且家庭開支也會大增。今后10年的時間,我再也沒有勇氣過‘沒有中國貨’的日子了!币粋美國家庭主婦在回顧自己一年不買中國貨的經歷時,講述了這番感受。而未來數月后,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百姓或許也要經歷這樣的日子,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相繼出臺的限制外籍商人法令或措施!敖塘睢敝拢@些國家可能再難覓“中國貨”的影子。
禁令引發當地物價上漲
1月15日開始,俄羅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從2007年1月15日到4月1日,外國人在售貨攤、市場以及商店以外的場所從事零售業的人數應限制在零售業總人數的40%,全國115個大型露天市場將陸續關閉。從2007年4月1日開始,外國人將被禁止從事零售業。
此舉在獨聯體國家引起了連鎖反應。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相繼出臺限制外籍商人的法令或措施。
頗具戲劇性的是,俄羅斯的法令還未實施一個月,莫斯科市政府就“朝令夕改”,宣布允許所有希望繼續經營的外國商販返回市場。當然,“開禁”僅限于莫斯科。吉爾吉斯斯坦再次緊隨其后,宣布原定于今年4月1日起生效的有關限制外國人經商的法案,在2008年1月1日前暫緩實施。
相關禁令對外商以及當地百姓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俄吉兩國相繼宣布禁令以來,都出現了大量外商拋售產品的狀況,而中國商人在這個群體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據統計,目前在俄從事零售生意的外國商人有100多萬,其中90%以上是中國人。
隨著眾多國外商人的撤退,本國居民也開始切身感受到這些被他們視為“隱患”的外國商人,已經和他們生活上的便利密切相關。據莫斯科市消費市場和服務司副司長斯列帕科介紹,自零售禁令實施以來,莫斯科的市場狀況越來越糟。零售市場上的食品和商品價格已大幅上漲,肉類和蔬菜價格漲幅尤高。零售禁令還造成了莫斯科各市場70%以上的攤位空置。
外商渴望重新“進城”做生意
俄羅斯此次政策出臺并非權宜之計,是其經濟連續快速發展、國力恢復、國際地位提高后的必然選擇,其目的與政府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有關經濟發展和結構改革的戰略構想目標基本一致。
在俄羅斯,目前的“開禁”僅限于莫斯科,遠東等地區沒有傳出任何相關消息。俄羅斯中國總商會駐斯摩棱斯克代表王武奎認為,這不過是俄羅斯政府的一個暫緩措施,整頓市場和管理移民的最終目的不可能改變。
“長期依賴充足的外國商品,俄羅斯本國的輕工業怎么發展得起來?拿目前俄羅斯的織布行業來說,他們至今只能織一米寬的布,相當于我們上個世紀80年代的織布水平。把外國商人趕走是痛定思痛的方法。”王武奎稱。
在吉爾吉斯斯坦,此時出臺限制外國公民經商法案也并非偶然。吉政府希望通過此舉來擺脫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困境。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吉為了化解俄羅斯“禁商令”帶來的壓力。
莫斯科市政府率先取消“禁商令”的做法,讓正處于觀望和期盼狀態的外國商人們看到了一絲希望,他們盼望著“禁商令”能在俄全國范圍內解除。一些中國商販表示,如果俄政府取消“禁商令”,他們會立即卷土重來。但對于重新“進城”做生意,另外一些商人則持觀望態度,并表示還未做好準備。
轉型比撤退更有意義
事實上,“禁商令”并非針對華商,也不會影響到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貿關系,它是所在國政府一系列市場整頓政策的延續。同時,“禁商令”使得規范貿易獲更大空間,“禁商令”可能使少數“倒包者”的淘金夢破滅,卻為規范貿易留出了更大市場空間。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研究員姜振軍認為,“禁商令”帶來的希望有二:一是在俄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對俄規范貿易量將迅速放大,客觀上對我國企業到俄投資興辦生產加工型企業形成吸引力,從而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二是俄“重工業很重、輕工業很輕”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但俄正致力于增加輕工砝碼,產業結構逐步向民生工業轉型,這種轉軌需要中方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這些都是多年來難得的新商機。
一些長期研究俄羅斯及遠東地區經濟的專家也指出,雖然這一法令對我國邊貿“倒包”業務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但對那些通過正規渠道開展對俄、對吉等國貿易的企業、個人而言則是一件好事,“灰色清關”的終結意味著貿易環境將更加公平透明和規范化。
“整頓市場秩序是為了建立良好的經營環境和投資環境,對中資企業和中國商人來說是利大于弊,企業要認清這種發展的大趨勢,并適應獨聯體國家國內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調整經貿合作模式和經營方式,從該國政策調整中捕捉新的發展機遇。”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蔡桂茹認為,對于有志在俄羅斯及烏、哈、吉這些地區大展拳腳的中國商人而言,謀求“轉型”也許比“撤退”有意義得多。(據《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