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菲律賓組織了龐大的商貿代表團來蓉,如此陣容讓成都人有理由相信,雙方之間的經貿往來將大大加強。于是,成都人也開始思考如何從此次訪問中獲益。帶著這一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蔣細定。
基礎設施建設商機大
目前,中國和菲律賓已簽署了相關協議,兩國將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礦產資源開采等項目上進行合作。蔣細定認為,四川在這些項目上都是大有作為的。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在昨日的洽談會上,阿羅約一直強調,菲政府將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支持經濟發展。
“和新加坡這些東南亞國家相比,菲律賓的基礎設施建設還顯得比較落后。”蔣細定回憶說,自己1989年第一次到菲律賓做學術訪問,去年又去菲律賓,這么多年,馬尼拉的一些街道還是老樣子,沒什么變化。再說通信,在馬尼拉想找個打電話的地方還真不容易。”他認為,菲律賓基礎設施的現狀及政府的重視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絕佳的商機。
“中國每年在東南亞承包的基建工程數量相當大。雖然承包商大都是央企,但這并不代表其他企業就沒有機會。省企就不可以在本省政府的支持下去爭取嗎?即使接不了大項目,接一些中小規模的項目也是可以的。只要進入了當地的市場,與當地的政府和企業有了更多的直接的聯系,這樣的承包機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多。”
歡迎川企參與旅游建設
在昨日的成都之行中,阿羅約不止一次提到雙方之間的旅游合作。蔣細定笑著說,每年,菲律賓到中國的游客多達70萬人次,但是到菲律賓的中國游客卻只有10萬人次。他認為,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之一是基礎設施沒跟上,有些島上連個住宿的地方都沒有。所以,阿羅約昨日也表示,歡迎川企投資參與宿務的旅游建設。
給川企提出三條建議
和臨海的菲律賓交往,地處內陸的四川并不占什么地理優勢。但是,這個8000萬人口的大市場,也不能就這樣放棄。走出四川,走進菲律賓,蔣細定給四川企業提出三條建議。
第一,廣西南寧每年都會舉行東盟博覽會,有許多菲律賓企業甚至東盟國家的企業都會參會。四川企業也要多參會,了解他們最新的商機;第二,找到商機,還要找一個可以合作的伙伴。蔣細定建議企業多和菲律賓的華人社團聯系。“菲律賓的華人有很濃的中國情結,很愿意和中國企業合作”;第三,“四川企業可以先把農產品、工業品這些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推出去。為了慎重起見,我們可以先從設立貿易公司做起,銷路好了,再在那邊投資設廠”。
“川菜,特別是火鍋在那里是很出名、很吃香的。我在菲律賓時,朋友請吃飯都喜歡上火鍋店,覺得很有檔次。因此,到菲律賓去發展川菜和火鍋應該是大有可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