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舊金山大學負責創業項目的馬克·V·卡尼斯稱這種現象為“被迫創業”。
“如果說在經濟衰退中能看到一線生機,那就是大企業大量裁員能激發創業天賦和創新理念。原來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商界人士現在不得不轉行從事其他行當,”卡尼斯說,“只有充分發揮才干才能融入‘適者生存’的生態系統。”
雖然即便在經濟繁榮時期自主創業成功率也不高,但一旦成功,這些小企業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因此它們在經濟復蘇中的作用不容小覷。美國勞工統計局2008年數據顯示,美國共有380萬家企業員工少于10人,但它們的雇工總量達1240萬人,約占私營領域雇工總人數的11%。
新潮流
經濟學家說,這一輪由經濟下滑刮起的創業風特別之處在于互聯網的作用。網絡讓人們能更便捷地推廣想法、尋找合作伙伴和供應商、與顧客互動等,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把理念變成現實。
莫妮卡·扎米斯卡25歲,曾在一家公關公司任業務員。今年1月失業后,她應征了5份工作,認識到就業前景悲觀,于是開始全力打造屬于自己的Confoodant餐館點評網站。
扎米斯卡主要的成本就是房租。她的積蓄和原公司支付的4周遣散費能讓她維持至少6個月生計,之后網站就能正式投入運營。
扎米斯卡說:“我喜歡工作,所以決定為自己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