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奪走穩定收入,卻沒能阻礙創業精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奪走數以百萬計美國人的工作和收入。身處失業大軍,一些美國人決定不再為別人打工,轉而開創自己的事業。
自創業
作為一名職業芭蕾舞演員,里諾·格林伍德經歷過一些彈跳起落。然而,最大的挑戰出現在她退休之后。
里諾脫掉舞鞋,開始專注于家庭生活。2009年,她的丈夫內森·格林伍德因雇主倒閉而失業時,里諾懷孕1個月。
內森找工作幾個月,沒有結果。眼看孩子即將出世,家庭收入有限,夫婦倆需要開拓財路。于是,他們開始縫制并銷售女性服飾。
格林伍德夫婦第一次賣貨是在一家露天市場,出售里諾原本為自己設計的罩衫。顧客們把這些衣服一搶而空。有了這筆收入和家人投資,他們創建自己的品牌,設立生產線,擴大銷路。
里諾現年33歲,內森28歲。他們的創業之路充滿艱辛,譬如不了解如何找到要價低的面料生產商,同時生疏于做新生兒的父母。里諾掉過許多眼淚,但知道自己必須挺住,尤其是為了孩子。
“生活不再只有你自己,”她告訴《今日美國報》記者,“我們不能抱怨‘找不到工作’。相反,我們必須說,‘我們要創造就業’。”
抓機會
莉薩·利伯拉托雷的創業動機并非生活所迫,而是看到機會。
2010年,利伯拉托雷為她的茶葉和禮品批發生意開設一家零售店,隨后購買一棟房屋,與墨西哥人合資辦企業。
對利伯拉托雷這類創業動機強烈和有一點錢的人而言,經濟下行會帶來一些好處。尤因·馬里昂·考夫曼基金會副總裁里坦說:“光明隱在陰云下。”他解釋,經濟不好時,企業主相對容易獲得更便宜房租、更低價原料和更高素質員工。
利伯拉托雷說,她組建了一支自己的“夢幻團隊”;她可以為節約開支而殺價。“你為所有事情討價還價的余地當然大得多,”她說。
“超乎尋常的服務在經濟疲軟時期是關鍵,”利伯拉托雷說,“這種時期,美元很多,吃飯的地方也很多”,為滿足顧客口味,商家必須廣泛調查消費者和試驗產品,同時不斷調整菜譜。
上梁山
過去幾年經濟衰退壓低房產價格,縮減養老金,奪走穩定收入來源,卻沒能阻礙一樣東西,即創業精神。
2008年,從年初到年末,美國經歷經濟衰退。尤因·馬里昂·考夫曼基金會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當年創業活動增加6%。這一數字2009年為4%。2010年每個月,平均10萬名成年人中,340人開設新企業。
尤因·馬里昂·考夫曼基金會副總裁羅伯特·里坦說:“新增法人是那些別無選擇的人。”
勞琳·春現年40歲,是“逼上梁山”者之一。失去金融機構營銷職位后,她走上一條全新道路:賣韓國辣白菜。
春自己喜歡吃飯品酒,而且母親在加利福尼亞州開飯店。不過,下崗“迫使我邁出這一步”。現在,她的泡菜在特色食品店和網上銷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