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辛格(Saul Singer),這位《耶路撒冷郵報》社論版編輯和專欄作者,沒有想到他的書在中國這么受歡迎。他和美國外交政策專家丹.塞諾(Dan Senor)合寫的《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自2010年9月出版中文版之后,至今已經重印14次。
2011年12月中,辛格受邀訪問中國,短短五天便輾轉重慶、南京、上海和北京四地,出席了無數講座和發布會。在南京,他受到隆重的禮遇。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之前的一次會議上,向全省干部推薦了這本書。據出版商中信出版社介紹,江蘇省已經團購了上萬本《創業的國度》。
這本書在中國的熱賣,固然和它是《紐約時報》書評版上的暢銷書,并曾以16種語言在全球翻譯出版有關,但更多的則是中國讀者的好奇,他們好奇這個常年硝煙彌漫的陌生國度創業經濟竟然如此發達。
在新聞報道中,以色列這個國名總和中東局勢,和戰火連天,和漫長而無可分解的爭端聯系在一起。人們提起以色列的第一印象總是,那里安全嗎?很多人并不知道,以色列經濟長年保持快速增長。2011年GDP更是增長4.8%,連續7年超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平均增長率。而在以色列經濟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高科技創業經濟。
以色列的國土面積約為2萬平方公里,人口710萬,還不如北京和上海數量多。但在2009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是美國之外在納斯達克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國家,共有64家上市公司,到2010年才被中國超越。今天,以色列擁有4000多家科技創業公司,在全世界僅次于美國,平均每2000名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人創業。根據以色列風險資本研究中心的研究,以色列人均風險投資額超過美國,位列世界第一。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額達到近200億美元,約占總出口額的一半。
以色列還有很強的研發能力。特拉維夫大學和耶路撒冷大學等在物理、化學方面的研究位列全球領先位置,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舍特曼(Daniel Shechtman)更奪得了剛剛頒發的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
不像在印度僅僅開設呼叫中心,在中國設代工工廠,很多跨國大公司把他們的核心技術研發放在了以色列。像英特爾,他們在以色列安置了6600名技術人員,專攻酷睿雙核芯片設計。IBM、微軟和谷歌等國際IT巨頭都在特拉維夫設有規模龐大的研發中心,英國《衛報》認為,特拉維夫附近的以色列硅谷是僅次于美國加州硅谷的最大科技中心。
一個炮火籠罩下的彈丸之國,如何催生出這么生機盎然的創業經濟?
“什么是打擾一下?”
引一個笑話:四個人站在街角,一個美國人,一個俄羅斯人,一個中國人,一個以色列人。一個記者走上來問:“打擾一下……請問你們對肉類短缺有什么看法?”
美國人說:“什么是短缺?”
俄羅斯人說:“什么是肉類?”
中國人說:“什么是看法?”
而以色列人說:“什么是打擾一下?”
這個笑話說明了以色列人的直率性格。有一個詞語叫“chutzpah”,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肆無忌憚”,但在以色列,這個詞是帶褒義的。大學生向教授提問,雇員們挑戰他們老板的決定,軍士質問自己的長官,文員批評政府要員,這些對于以色列人是司空見慣的。以色列人自小就被這種行為方式熏陶,他們認為自信是一個人的基本要素,沉默寡言或者言不盡意或許反而會使你落后于人。
這便是辛格在《創業的國度》這本書里總結出的以色列創業經濟興旺的一個文化背景。
辛格介紹說:“以色列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這樣的國家,每個權力人物,包括總理和軍隊政要都有一個所有人都可以叫得綽號。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內,誰都可以用綽號稱呼他們。以色列前任總理本亞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和阿里爾.沙龍(Ariel Sharon)的綽號分別是‘比比’和‘阿里克’……這些綽號不是官員背后相互的稱謂,而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這樣稱呼他們。”
這樣的文化顯然適合創業公司,因為創業公司需要扁平化,需要每個人都能直截了當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頭腦風暴激發創意。在以色列,集體討論是最常見的方式,而且往往由地位最低或者年齡最小者先發言,避免他們跟從那些權威人士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當這種文化和以色列的兵役制度結合起來,奇特的化學作用發生了。以色列和韓國等國家一樣,建立了強制兵役制。每個年輕人在18歲以后都要強制服役二到三年。以色列的軍隊系統設置了非常少的高級軍官,盡量向下授權,讓士兵有在前線隨機應變決策的權力。這樣的戰例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的“六日戰爭”(1967年)和“贖罪日戰爭”(1973年)都可以看到,在那兩場戰爭中,以色列都取得了勝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強制兵役為以色列的創業文化打下了基礎。每個年輕人退伍之后都會擁有幾個服役時的戰友,在服役期間他們就共處一室熱烈討論過,這樣的友誼非常可能成為創業伙伴之間的紐帶。而對于那些部隊中優秀的年輕人,他們還可能在服役時就被選進特殊的高科技部門,在那些部門里的訓練和培養為他們日后進入科技創業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國民數量相對較少,部隊人數有限,以色列軍隊一開始就以高科技作為主導建設方向。以色列的高精尖武器研發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精英情報部門“8200”以及軍事科技創新部門“Talpiot”每年都通過多道程序遴選真正頂尖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在這些部門里的服役經歷會使他們得到社會普遍認可的聲譽和真正 的科技能力。
辛格說:“這些部門就像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一樣。”他在書中援引一個受訪者的話說:“在以色列,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人在學術上的經歷比不上其在軍隊的經歷重要。在求職過程中,每次面試必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在軍隊的哪個部門服役?很多招聘廣告都說明只要“8200畢業生”。而8200畢業生本身更是構成了巨大的社會網絡。他們的年度聚會通常稱為巨大的生意搭建網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