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專家則開始把目光放到家族企業較高的關閉率之外,不把它們的關門看做失敗,而把這看做對創業成功(或年輕的家族企業經營成功)的變現。
比如,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富卡商學院(Fuqua School of Business)金融學教授戴維•魯賓遜(David Robinson)就認為,整體統計數據可能具有誤導性。他說,許多關門了的企業并沒有破產,而是賣出去了。
魯賓遜說:“研究顯示,如果父母是創業者,子女有更大的可能性也想自己創業。”
他說,在美國,父母理解子女想要追尋屬于自己的道路,并可能做好了賣掉公司為子女籌集創業啟動資金的準備。
安•金凱德(Ann Kinkade)大約五年前創辦了游說團體“美國家族企業”(Family Enterprise)。如今,她經營著一家自己的家族企業咨詢公司——Lucid Legacy。她贊同魯賓遜的說法。金凱德說:“創業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在美國,父母會支持子女做他們想做的事。”
金凱德認為,金融危機后,為家族企業游說的工作變得比以前容易一些了。因為立法者和監管機構開始注意到,家族企業與社會的關系更為和諧,而且對員工來說是更穩定的雇主。
夏爾馬教授還指出,人們普遍開始反思對家族企業的看法。“對裙帶關系的負面偏見正在消除。”
隨著美國社會對家族企業的印象一天天改善,與家族企業有關的研究和教育的地位也在提高。
基特說:“我確實認為,商科教育越來越關注價值觀和倫理的重要性,而這自然而然地讓家族企業教育得到了重視。”
他說,在他眼中商科教育可分為四大類: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管教育、以及研討會和延展項目。他補充說,直到最近,美國大部分家族企業教育都被歸于最后一類。
基特表示:“越來越多的家族企業教育項目開始轉向提供更多學位課程。”他補充說,有關家族企業問題的公開發表的論文質量不斷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家族企業教育的地位。
但他承認,家族企業教育要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說,美國商學院里的創業教育比家族企業教育領先20年。
但魯賓遜教授認為,商學院應維持這種現狀。他的一些同行專注于研究家族沖突、以及成功的家族企業為何分裂等問題,魯賓遜教授則不同。他認為,是否在為一家家族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對制定發展戰略本身應該是無關緊要的。
“我認為,如果我們學院提議開設一門家族企業課程,而把決定權交到我的手中,我會否決這一提議。除非這門課可能從稅務規劃的角度來講,否則我覺得這種課程很討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