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網絡使用不當
1.一部分上網者受不適當使用網絡的干擾,出現網絡使用失調。表現為:可以基本完成在校學習,能與家人、同學、師長等保持基本正常的親子關系和人際關系,絕大部分時間能夠控制上網行為,但有時會因為無法克制住上網的沖動而影響了其它重要事情。
對網絡使用失調的未成年人,家庭和學校應該分析原因,及時提供社會心理支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促進其學習、運動、娛樂等方面均衡、協調發展。同時家長和教師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多關心、多愛護,不要隨意譴責,甚至打罵未成年人。如必要,可以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進行心理指導。
2.極少數上網者沉迷于網絡,社會功能嚴重受損。表現為:不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身體發育和健康受損,出現各種反常行為和情緒問題,現實人際關系(包括親子關系)惡化,與周圍人交往困難、不合群。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會功能嚴重受損的情況,需要由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進行判斷。
對因上網造成社會功能受損的未成年人,并符合以下情況時,家庭和學校應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尋求幫助:①對上網有強烈的渴望或沖動,想方設法上網。②經常想著與上網有關的事,回憶以前的上網經歷,期待下次上網。③多次對家人、親友、老師、同學或專業人員撒謊,隱瞞上網的程度,包括上網的真實時間和費用。④自己曾經做過努力,想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沒有成功。⑤若幾天不上網,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易怒和厭煩等癥狀,上網可以減輕或避免這些癥狀。⑥盡管知道上網有可能產生或加重原有的軀體或心理問題,仍然繼續上網。
四、網絡不當使用的預防
(一)個人預防
1.遵守網絡規則,保護自身安全。
未成年人在上網時,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同時保護好自身安全。做到:①保守自己的身份秘密;②不隨意回復信息;③收到垃圾郵件應立即刪除;④謹慎與網上“遇見”的人見面;⑤如果在網上遇到故意傷害,應該尋求家長、老師或者自己信任的其他人幫助;⑥不做可能會對其他人的安全造成影響的活動。
2.學會目標管理和時間管理,提高上網效率。
做到:①不漫無目的地上網。②上網前定好上網目標和要完成的任務;上網中圍繞目標和任務,不被中途出現的其它內容吸引;可暫時保存任務之外感興趣的內容,待任務完成后再查看。③事先篩選上網目標,排出優先順序。④根據完成的任務,合理安排上網時間長度。⑤不要為了打發時間而上網。
3.積極應對生活挫折,不在網絡中逃避。
未成年人要認識到成長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要積極應對,向家長、老師和其他人請教解決辦法,不在網絡中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