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國各個省市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農民工返鄉潮。如何幫助這些農民工重新就業成為當地政府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全國首家“新市民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在江西贛州成立。令人關注的是,該中心將幫扶新市民就業的范圍擴展到了失業返鄉農民工。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擔保解決融資問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當前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保就業成為落實‘三保’工作的重頭戲和關鍵點。贛州是人口大市,也是勞務大市,在做好‘就業文章’的過程中,政府要全力發揮其經濟和社會功能。”贛州市委常委、贛州市副市長潘昌坤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新市民”是2006年青島市率先提出的概念,是指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下崗人員和兼職的異地在校大學生等群體的集合。如今,贛州市將“新市民”的概念擴展到了返鄉農民工。
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江西為長珠閩腹地,是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2008年,廣東省投入500億元實施“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雙轉移戰略。隨后,有媒體稱,這給許多坐等沿海產業轉移的中西部地區重重一擊。而坐守江西南大門的贛州決策層,果斷地提出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第一城,為緩解之后的就業壓力打下了基礎。
2008年,江西省省長吳新雄提出,要研究部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和工業園區發展工作。目前贛州已有各級各類工業園25個,園區企業1338個。
“僅從勞動力轉移優惠政策上看,廣東提出企業落腳在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如果企業錄用廣東本省勞動力,還可獲得政府的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江西省常年外出務工人員有660萬,贛州市占了1/5,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廣東打工。這種情況使我們倍感壓力。好在當時贛州本身的工業園區正缺工7萬多人,所以說雙轉移對工業園企業招工反而是個機遇。但是,金融危機導致的農民工大規模返鄉,則敲響了就業警鐘。”潘昌坤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