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縣有28萬農民外出務工,占全縣總人口的37%,外出務工人員基本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主要從事建筑、電焊、縫紉、數控、廚師等行業。去年以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有4.5萬農民工返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領導機構,研究對策,積極采取“五大舉措”,助返鄉農民工創業再就業。
一是加強就業創業培訓。目前,該縣共有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南方技校、教育中心等各類技能培訓機構15家、28個鄉鎮培訓基地,年培訓能力近3萬人次。去年9月份以來,該縣整合培訓資源,對需要培訓的返鄉農民工采取集中培訓與就地培訓相結合的辦法,開展返鄉農民工專項培訓。同時還把有創業愿望的各類人員全部納入創業培訓范圍,對創業技能培訓實行“政府買單、免費培訓”。主要開展數控、焊工、電子、縫紉、電腦、汽修、廚師等專業培訓。目前,已培訓農民工96期,培訓返鄉農民工近萬人。邀請事業有成的創業先行者和各行各業專家,為那些有著強烈創業欲望的人提供指導幫助,幫助“門外漢”邁過創業門檻,幫助已創業的成就大業。研究成立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免費為創業者提供技術、信息等服務,降低創業的技術門檻。鼓勵科技人員投身創業,擔任民營企業的技術顧問、技術指導。
二是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縣現代農業示范區、生態農業產業區、經濟開發區、臨港產業區等創業載體優勢,為廣大創業者優先安排項目計劃,優先審批用地手續,并減免各項地方規費。結合鄉鎮工業集中區和農民創業點建設,開辟農民工回鄉創業基地。鼓勵利用閑置校舍廠房、合并村村部等資源,走短、平、快創業之路。依托土地合作社,加快流轉土地,為干部領包、企業參與、大戶承包提供創業平臺,重點開展規;a、集約化經營,興辦專業大場大戶,促進農民增收。去年9月份以來,舉行7次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系列招聘活動,應聘人員2.5萬人以上,實現就業8000多人;針對金融危機對縣內企業的影響,從企業減負、技術服務、產品促銷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使企業穩定發展,不停產、不裁員。通過銀政合作、銀企合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推動造船、冶金等企業實現低成本擴張,不斷擴大用工規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科冠電子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增加農民工就業崗位。組織精干職介隊伍,主動走出去與企業聯系,落實勞務定單,促進返鄉農民工縣外轉移。與中鐵大橋集團達成協議,初步確定在該縣招工5000人以上,第一期2000人已在春節后走上新的工作崗位。從服務返鄉農民工、促進社保待遇落實的角度出發,做好勞務派遣工作,與無錫、蘇州等地新簽區域全面性勞務派遣協議6份,幫助在外臨時務工人員落實社保待遇,為1228人辦理勞務派遣手續。截至目前,該縣共有勞動力237209人外出已就業,占全部勞動力轉移總數的84.7%;39434人實現就地轉移或自主創業,占全部勞動力轉移總數的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