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志愿者報名突破30萬 解讀數字背后力量
中國青年報消息:“32萬!”北京奧組委志愿者部籌備組的小劉看著剛剛統計出來的志愿者報名數據,興奮地說:“在接受報名表時就感覺人很多,沒想到大家的熱情這么高。”
據組委會統計,截至2月初,北京地區報名奧運會志愿者總人數已達25萬人,京外省區市報名總人數已達7萬人。其中在京社會各界人士共7萬人,占北京地區報名總人數的29%;高校系統共有18萬名在校師生通過學校內部報名,占北京地區報名總人數的71%。
“我們將在今年8月前從報名者中挑選出第一批賽會志愿者。”小劉介紹說,2000年悉尼奧運會曾創下4.7萬人的志愿者人數紀錄;2004年雅典奧組委選拔的志愿者多出1/3,達到史無前例的6萬名;而即將在中國舉辦的第29屆奧運會賽會志愿者人數又創新高,屆時,北京將招募7萬賽會志愿者參加北京奧運會,3萬賽會志愿者參加殘奧會。
“從報名者的回饋信息來看,雖然有些報名者是憑一時沖動去報名,但多數報名者對奧運會和志愿者的工作內容都有一定的了解。”奧組委志愿者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80后”追求付出也追求收獲
在北京林業大學讀大一的徐麗毫不隱瞞自己報名的初衷,“能親身參與到這個世界級盛會中,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而且還有可能接觸到很多體育界的大腕明星。”
但在詳細了解了奧運志愿者的情況后,徐麗對志愿服務有了新認識,“原以為工作很輕松,就是幫人指指路之類的,現在才知道分布在競賽場館內的志愿者其實很少,更多的奧運志愿者不但看不上比賽,甚至連電視直播也看不了,恐怕連比賽氣氛都感受不到。”雖然有些失望,但徐麗表示決不會退縮,因為志愿者代表的是國家形象,在幕前是直接形象,在幕后的行動則關系到賽會能否順利進行。
奧運志愿者的服務崗位涉及禮賓接待、語言翻譯、交通運輸、安全保衛、醫療衛生、餐飲服務等30多個領域。能接觸比賽的只是那些分布在競賽場館內,并且為運動員或者觀眾服務的極少數人。奧組委志愿者部有關負責人說:“不能否認有些年輕人對志愿者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有些志愿者抱著個人目的報名。我們認可和尊重志愿者目的的多樣性,但是一切目的的實現都必須建立在‘奉獻和服務’的前提上。”
大學生陳剛和李寧寧,因為參加志愿服務而相識成為情侶。這次,他們又一起報名奧運會志愿者。陳剛說:“我們因為志愿服務走到一起,又一起進行了3年的志愿服務。在服務時,我們并不透露彼此的身份,也不耽誤彼此的工作,更多的是對對方的鼓勵和贊許。”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專業的韓行對志愿服務的態度更加理性,“對做志愿者的人來說,不僅僅是奉獻,也是收獲。作為大學生,平時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并不多,做奧運會志愿者,在服務的同時,對于自己更是極好的學習交流機會。”韓行還透露,班里的24名學生全部參加了奧運志愿者報名。
對此,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陸士楨表示:“大學生有知識儲備、有熱情,也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對于奧運會志愿服務是很有利的支持,而他們也肯定可以在這樣一個國際大型活動中獲得實踐和鍛煉。這對于青年人確實是很難得的展現自我和回報社會的機會,兩者之間應該是互補的、統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