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少年 執掌大酒店
大學畢業后,黎洪軒在漢口一家外貿公司找到工作。600元一個月,負責在長江碼頭上調運貨物。天天曬太陽,重復單調機械的工作,覺得所學甚少,20多天后,他辭職備考雅思,準備出國深造。
但2005年8月,家里與一個朋友在卓刀泉籌建一家酒店,總投資500多萬元。父親跟他說,讓你當總經理怎么樣?他說,等我先到瑞士學習酒店管理再說啊。父親勸他:先做積累經驗,等幾年再學習。黎洪軒淡淡地說,“真的要搞嗎,可以啊!”其實,作為年輕人,他希望廣交朋友,很想到新疆去做邊貿生意。
11月份,營業面積4000平方米的大自然酒店開業,以仙桃菜為特色。黎洪軒走馬上任,擔任一把手。但對于酒店管理,他一竅不通,連主賓位在哪里都不知道。主要事務,由合資方父親的朋友打理,而他只是站在幕后。
他天天看,到處學習。現在他已經知道點菜如何搭配,知道怎樣擺碗碟,“筷子和盤子中間要隔兩個指頭寬”。
但就是這樣,名義上的董事長身份,黎洪軒也不太適應。他講起去年的一件趣事:有一次員工大會,他以老板身份出來講話。盡管有爸爸在旁邊,但他一看到臺下幾百雙眼睛看著自己,腦中便一片空白,連腿都有點發抖。事后,他還一直后悔,上學時參加公開場合講話的活動太少了。
不過經過半年多的歷練,他早已指揮若定。他希望自己有更多機會與員工交流自己的想法。
頂不住了 酒店差點賣掉
背著手四處學習的日子,簡直有點無憂無慮,但很快,殘酷的局面就出現了。大自然酒店在那位友人實際打理下,表面上紅紅火火,實際上,虧損已令酒店的危機如暗流洶涌。
幾個月的觀察,黎洪軒覺得酒店存在大問題,采購成本偏高,成本失去控制,浪費相當嚴重,如高峰時員工達308人,光宿舍月租10萬元,買床就花了三四萬元。
有句行話說,“生的弄熟,對半出頭。”而酒店高峰時,雖日營業額達6萬元,但僅有30%%的毛利,扣除管理費、電費、人員工資,已然虧損。更可笑的是,春節一個月做了140萬元,盤點還虧了幾萬元。
眼見酒店陷入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怪圈,黎洪軒和父親決定,中止和友人的合作,回購其30%%的股份。這時,酒店已虧損100多萬元。在此關頭,父親決定讓他走上前臺:“虧了,賺了,都算你的。”
2月份,股東退股,帶來了巨大的人事震動。“一朝天子一朝臣”。總經理走了,總廚、前廳經理及一些服務人員,一口氣全部換光,一批走了六七十個人。
廚師走了,菜肴質量達不到要求,仙桃口味全部改做武漢菜后,市場反應不很好。
服務員走后,服務亂套,客源流失,營業額上不去,徘徊在一兩萬元間,平均一天虧損幾千元。
黎洪軒面臨空前壓力。走上前臺,操心的事太多。“部門關系、采購、廚房……”他掰著指頭數,十個指頭掰完,還不夠用,“好幾件事常一同涌來,整天連腦袋都是麻的。”
他到KTV去發泄情緒,不停地唱歌,唱得大汗淋漓,聲嘶力竭。后來實在頂不住了,他和父親商量:把店盤出去。父親搖搖頭,只有同意。
轉讓時,一些接盤者胡亂壓價,與黎洪軒的期望相距甚遠,有的開價極低,讓他奮斗過幾個月的酒店形同“垃圾”,這讓黎洪軒十分氣惱。他有種被激怒的感覺:自己做,不信我就做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