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檔案
姓名:章君
職務:武漢市瞬間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生辰:1950年7月17日
籍貫:漢陽
愛好:太極拳
信條:心有多大,就能做多大
記者江身軍
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正在下雪,天氣冷得可怕。
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的衣服又舊又破,腳上穿著一雙媽媽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裝著許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著:“賣火柴呀,賣火柴呀!”人們都在買節(jié)日的食品和禮物,有誰會理她呢?
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沒賣掉,誰也沒有給她一個銅板。
1991年的章君比這個童話女孩好不了多少。關(guān)鍵是,這個男人已經(jīng)人到中年,40多歲了,還在賣火柴。但這是章君的選擇,他心甘情愿,還樂在其中。
被人小看 賣火柴挑戰(zhàn)歧視
直到1990年,初中文化水平的章君一直在街辦工廠上班。那時自己“反應比較慢”,比起那些能說會道的“靈光”同事,常被人瞧不起。技術(shù)活更與他無緣,他常被派去掃地,搬東西。他提出抗議,領導說:“別爭了,你不行!”
“越說我不行,我就越要做出樣子來。”章君心中不服,辭職賣起了火柴。
章君做了個小推車,走街串巷四處販賣香煙。俗語云:“給煙不給火,真是氣死我。”他很自然地接觸到火柴——溫州造出的廉價打火機那時還遠未普及,市民常用的還是火柴,進價兩分半,賣到商店,轉(zhuǎn)手可賣五分,“對半”的利潤讓章君欣喜。一箱火柴可賣十元,搞幾個商店形成網(wǎng)點,一個月可收入三四百元,與過去在單位的收入相當。但這樣更自由,令他心滿意足。遇見老同事,頗有揚眉吐氣之感。
“火柴男人”還搞起了副業(yè)。那時能源緊缺,當時漢陽“偏遠地帶”如江堤鄉(xiāng)、建港等處,經(jīng)常被拉閘限電。章君白天從漢正街進回蠟燭,晚間專門追逐黑暗。他的BP機上一傳來停電消息,他便立刻將一百多斤重的蠟燭掛上自行車,飛快地趕去。一踩就是一二十公里路,汗流浹背,一箱子蠟燭賣出去,可賺得上十元辛苦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