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探索 冒充內行險出糗
滿街轉悠時,章君到處捕捉信息,賣火柴的蠅頭小利,當然讓他無法滿足。一天,他看街上很多人裝雨陽篷,問了安裝價格和出廠價及差價。雨陽篷家家戶戶都要用的,市場有前景,章君想以此發展為新的生意。
他挨家挨戶去問有沒有要安裝的。有家客戶想裝,但懷疑他的實力。章君見生意來了,拍拍胸脯:“你放心,裝不好我不收你的錢。”他轉身就到廠里進了一個篷子,又到街上買了電錘。雖自己從未沾過這活計,但他覺得應該很簡單,不過裝個雨搭子嘛,何必讓廠家賺去安裝費呢。
拎著工具他就忙活開了,不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愣是裝不妥當。無奈之下,他只有向廠家發出求救信號。結果,別人的安裝程序,與他自己主觀想象的方法簡直“天壤之別”。
要不是廠家援手,他的雨陽篷不僅報廢了,拍了胸脯的自己更會顏面丟盡。
“這件事讓我終身不忘。”章君說,這事是他艱難創業路的路碑,同時也讓他明白“專業”二字的分量,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打這以后,他十分注重虛心學習,凡事不弄懂搞通,絕不草率行事。他的雨陽篷生意越做越多,還開始裝防盜網,積累了很多家庭客戶。
為人作嫁 做火品牌“靠邊站”
賣雨陽篷時,有個朋友搞了個晾衣器,委托熟悉市場的章君推銷一下。對方幾乎沒有銷售能力,而兩者都屬居家產品,客戶趨同。章君起初賣了一些出去,但總覺得太慢,頗費心思。
章君盡管只有初中文化,但從《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的閱讀中,培養了對語言表達的愛好,喜歡琢磨文字,也產生了廣告意識。他花了幾百元錢在《長江日報》登了個小廣告。章君伸開手掌,得意地做了個“OK”的手勢,意指廣告不過如“O”字母般銅錢大小。但就是這樣個不起眼的“銅板”,在那個廣告意識尚未啟蒙的年代,引來了許多人通過電話找上門來。成交率很高,比自己找上門去強得太多。
嘗到甜頭的章君大受啟發,十分注重廣告營銷、品牌建設。晾衣器老板舍不得投入費用,但章君說服了他。后來,章君承包了該品牌的部分銷售權,做了很多營銷策劃和促銷活動,讓該產品名聲大振。而他在市十五中的經銷部銷售勢頭,竟然蓋過了廠方。
為該品牌的打造,章君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一直只是銷售代理的角色。后來,該品牌發生經營變動,與章君的合作戛然而止。有朋友戲稱,他是“自己養了乖孩子,結果被別人抱走了”。
這段往事,也成了章君最不愿提及的“傷心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