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武漢利大房地產公司正準備用儲備的70畝地,投資12個億修建漢來廣場二期工程,建設一個龐大的專業裝飾裝潢市場,包羅潔具、衛浴、窗簾、墻紙等所有裝修類產品。
房地產公司不賣商品房,卻做起五金電料市場。一提起這種落差,大家就都向黃如斌發問,他總是很無奈地笑。
黃如斌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1992年來漢,15年中遍嘗艱辛。不過,他用堅毅的行動來宣示,無論如何艱難,他都會用心守住辛苦打拼下的戰場,絕不輕言放棄做逃兵。
選址錯誤 “旺街”變死巷
15年前,黃如斌帶著3億多資金來到武漢。他的打算是,做一個氣派的購物中心。當時的武漢,新世界、武廣這樣的大商場還沒有誕生,他就準備領先潮流。
事情非常順利,黃如斌很快打聽到在民權路將會建設晴川橋。他知道,有橋的地方就有人氣,有人氣就有大商機。
于是,黃如斌趕緊在民權路邊買下一塊地,注冊成立了利大公司,還請來法國知名設計師花費1500萬,做出了厚厚一本設計圖。
“計劃不如變化快”。誰料時隔兩年,規劃卻突然有變,晴川橋移了位置。民權路由一條期待中挨橋的“旺街”,變成了包裹在老漢口狹窄街市里的尋常巷陌。
橋改了,可動工的東西總不能不建完,生意總不能不繼續做。1997年漢來廣場終于建設完成。黃如斌將19層商品樓作為還建房給周邊居民,又將一至四層樓作為商鋪來開發。
失去了人流量的支撐,這些鋪面盡管精致,但做百貨顯然不合時宜。黃如斌皺起眉頭,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心煩意亂之下,他就在周邊轉轉,忽然發現原來距離不遠有個專門做電料生意的清芬市場,市場內凌亂不堪,環境又差,但生意卻火爆得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