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上海在全國率先開辦了無線尋呼業務,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尋呼機迅速普及到社會各界,進入了一個被專家稱為“十年暴利時代”的階段,尋呼市場硝煙彌漫。北京從1985年成立第一家尋呼臺126,到1997年最高峰達到140余家,此后其數量一直走低。記者照著一本北京黃頁打過去,華旅、128、萬聲、國信、亞太、新華……十幾家尋呼臺的號碼都不存在了,過去街邊隨處可見的尋呼通訊店已經明顯減少。
“尋呼員要求嚴格,要有良好的語文基礎,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縮句、改病句。要學習百家姓,熟悉北京市的大街小巷,聯系發聲技巧,接受服務禮儀培訓,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等!痹谀翅t院尋呼系統工作的劉音告訴記者。劉音1994年從某中專學校畢業后,憑著姣好的容貌、標準的普通話、每分鐘100多字的錄入速度,順利進入某尋呼臺。“當時我們一上班,就拿一千多元錢,又不用東跑西跑,多好啊,確實是個好工作。”說到這里,劉音臉上露出笑意。
上個世紀,新一代移動通訊工具手機的出現,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便捷。隨著手機逐漸進入普通人家,尋呼機市場在手機咄咄逼人的氣勢下,越來越萎縮。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尋呼用戶基本上全部集中在中國聯通,只剩下1000多戶。今年上半年,一切閉網工作將基本完成,中國聯通的尋呼業今年內將退出歷史舞臺。
據了解,尋呼業在2001年迎來了拐點。2001年北京多家尋呼企業并入聯通尋呼,后來國內尋呼業巨頭潤迅通信也宣布將尋呼業務并入聯通。2006年2月份,全國的尋呼用戶只剩下1044戶。尋呼業在中國走過了整個產業的興衰史,從巔峰很快跌入谷底。
中國聯通的一部分尋呼小姐,轉變成了今天的客戶服務小姐。有些尋呼臺的尋呼小姐,公司解散時有的進入醫院、酒店的尋呼系統繼續干老本行,有的則按照國家規定,獲得補償、遣散費后,散入各行各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