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接下來我們再從總經理行為角度,看看總經理缺失的第二個表現:職責破壞。
在探討這個話題之前有必要先說說“職責不全”的危害。有些國有企業出于控制需要和“政治意義”上的權利分配經常造成總經理“權力不全”,于是企業中沒有人可以對經營決策承擔實際責任,在組織架構背后經常發展出許多條可以通往行政高官的政治連線,因此在國企經常會出現下級握有比總經理更大的隱性影響力現象。
在家族企業總經理權力不全則表現為,兩種情況:第一,董事長、總經理、監事長(三位掛有不同名頭的“家長”)職責不清、分工不明,但每個人都握有無上的現場臨機決策權力;第二,散落在企業各層級的家族成員不僅充當了非正式偏頗信息傳遞者、通訊員(打小報告的人),他們還構成特權階層,他們不僅會在工作中結交一些“私人關系”還對職業經理人上司的權力構成挑戰。(由于簡單鮮明,我們這里不討論職業經理人出任的傀儡總經理問題)。
這樣的“權力殘缺”或者“職位角色的職責不全”都會直接構成組織運行障礙。下屬會經常感到無所適從,來自不同上級的信息經常相互矛盾,更打緊的是當一個組織缺乏清晰的匯報線,上級權威脆弱,還會導致全體員工斗志的下降。
一元化領導一定是有戰斗力組織的重要原則。
有了這個理解,接下去就不難理解那些跨級指揮、即興指揮的老板對組織的破壞力了。很多老板對下級經理職權的侵犯,雖然經常得到下下級的歡迎但對直接下級的權力破壞影響是巨大的,這會導致各個層級的經理權力殘缺、指揮意志不明。于是職責不全問題就會延燒到組織的基層,造成組織向散漫團伙的蛻變。
前面分析,老板插手下級事務一方面是由于中間斷層,組織缺乏承上啟下人才梯隊。其實還有一些其它原因。創業起家的老板都是聰明人,一般都有一手特長,于是他的興趣、習慣(癖好)、能力特長會對他的注意力和精力分配發生很大影響!據說明代有位皇帝善于木工,也就是做家具,做了皇帝之后他還是要抽出很多時間去做點木器活。老板們在工作中的樂趣毫無疑問要建立在這些個性因素上面。
隨著局面的做大,角色的轉變,老板們必須克服掉任性的毛病,代之而起的是領導力的發展。老板們在行為習慣上要自我超越和突破,在思想意識上也需要提升境界。他必須得擔當起組織賦予這個角色的職責。否則老板這個無限角色的無限權力,將會摧毀整個系統的秩序。
(七)
總結以上討論,給出以下觀點和建議:
1。企業缺乏人才現象的根源在于總經理(老板)。總經理沒有承擔起組織建設的責任,沒有使人才能力得到發揮;總經理的個人領導藝術沒有為下屬發展提供支持。
2。不能從內部培養人才的企業,一般也留不住外聘明人才。這兩個問題有著共同本質。
3。對人的需求理解要超越動機理論,留住人才的差異優勢在于組織對意義和情感的理解。
4。企業總經理缺位值得企業主深刻思考,要全面理解總經理的組織價值。
5。造成權力缺位來自包括制度上的與行為上的雙重原因,缺位現象會延燒的組織基層造成整個組織混亂無力,像個團伙。
6。為此,總經理需要境界(思想認識)和習慣(行為)的雙重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