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經濟日益紅火
現在我們所說的“單身經濟”概念,其實源自西方經濟學家F.T. McCarthy 2001年在《經濟學人》上最早提出的“單身女性經濟”概念。在F.T. McCarthy眼中,“她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獨身而且收入不菲,她們是最理想的顧客。與其他階層相比,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她們就會一擲千金。”五六年過去,這樣的論斷基本上沒錯,只是對于具有相似特征的男性來說顯然太狹隘了。因此,“單身經濟”摘掉了“女性”的帽子,無論衣、食、住、行,娛樂、社交、“充電”、養老,它的方方面面都開始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僅從比較成熟的產業來看,在房產領域,去年,上海一個包括500余套單身公寓的樓盤短短數周便告售罄。銷售方稱,購房者中三成以上是22歲到25歲之間的單身女性。無錫的長江國際花園推出100多套單身公寓,平均售價遠高于無錫的平均房價,但前來購買的人卻很多,很快就已經出售超60%。這些單身公寓的共同特征是,雖然很“玲瓏”卻“五臟俱全”,房型充分考慮到單身人士的需求,而且基本都經過了精心裝修。
調查顯示,單身公寓的購買者大多在市中心上班,收入穩定,生活節奏快。他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很高,不愿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擁堵的交通和不完善的郊區生活設施上;他們同時具備很強的分期償付能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希望打破“結婚買房”的定律。
另一方面,適合這種單身公寓的家具和家居用品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自從1998年進入中國市場后,宜家的火熱已持續了將近10年,算不得新鮮了。據宜家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的設計團隊人員“哪怕是已經結了婚的,大部分時間還是處在單身狀態,這與我們的消費者習慣很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