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歡迎您繼續關注《海峽兩岸》。11月28號,在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大陸國家工商總局的相關負責人公布了一項對于臺灣農民到大陸創業的利好消息。就是開放臺灣農民在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申辦個體工商戶。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認為,推動這項措施是為落實促進兩岸農業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將為臺灣的農民在大陸創業提供便利。那么臺灣農民在大陸可以申請成為個體工商戶到底會為他們的創業提供怎樣的便利?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兩位嘉賓為您做詳細的分析。那么就這一話題,我們邀請到了兩位嘉賓為您做深入的分析。這一位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的研究員孫升亮先生。您好。
您好。這一位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的謝郁研究員,您好。主持人好,大家好。
好,在我們探討之前,共同通過一個背景資料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一起來看。
11月28日,在國臺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副司長潘海民,發布了有關臺灣農民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國家工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 副司長潘海民:“若干意見”充分考慮了臺灣農民開展個體經營從事農業生產的特點。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為臺灣農民申辦個體工商戶開設“綠色通道”,提供申請、受理、審批一站式服務,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當場準予登記,頒發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我們相信,這一措施的出臺將為臺灣農民到大陸有關園區設立登記個體工商戶提供法律上、制度上的保證以及便捷的服務。
主持人:在解釋為什么要開放農民在大陸申請成為個體戶的時候,國家工商總局的相關負責人說。出臺這一政策,就是充分考慮到了臺灣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特點。我想請問一下謝研究員,怎么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大陸來開放臺灣的農民在大陸申請成為個體戶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謝郁:我想祖國大陸近幾年來,其實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盡最大的可能要照顧到臺灣同胞的一些福祉和利益。其實一直在創造,就是臺灣的農民到大陸來投資創業的這種便利的條件,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一些方便。咱們工商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就說,其實是照顧到,考慮到臺灣農民的生產特點,那么我們看臺灣農民,其實它農業的幾個生產特點。
第一個,一般經營的規模都比較小,通常是農民個體經營為主,家庭經營為主的這樣一個模式。
第二個,他的投資成本相對也少,所以他的風險承擔力相對也比較弱。
第三個,就是說臺灣的農業,從他的農業技術和農業產品,現在都表現出一個高技術含量的這樣一個特點,所以他相對他的品質就比較好。
第四個,就是臺灣相對農產品的市場比較狹小,因為島內的人口和他的市場就限定農產品市場相對狹小。在這樣一個特點下,我想大陸方面開放臺灣農民到大陸來申請成為個體戶,其實是為臺灣的農民開創了一個新的一個投資的環境和一個投資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