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顯示, 65.1%的人認為“外向”的人更適合創業;
56.3%的人認為國家應該優先扶持小規模、低成本創業
“2006年12月22日,隨著萬響的鞭炮聲,醞釀已久的‘香鼎記火鍋店’如期開業了,這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到它一周年紀念的時候,火鍋店已經與我無關了。”武漢理工大學大四學生周天尹在日記中寫到。
1年前,周天尹和同學投資了10萬元,在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開了一間近200平方米的火鍋店。剛開業時,武漢的各大媒體都對這兩位學生老板進行了報道,他們成了武漢小有名氣的人物。但火鍋店開業半年后,由于經營不善被迫轉讓了。
今年年初,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望源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季寶紅向上海市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遞交議案稱:由于大學生成功創業率僅為2%~3%,且重壓之下極易增長社會不安定因素,因此建議政府審慎對待大學生自主創業。
那么,現在的年輕人是怎樣看待國內的創業環境的?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騰訊網新聞中心對3423名青年進行了在線調查。調查顯示,70.8%的青年一直都在考慮創業,59.3%的人確信目前中國的社會環境適合創業。
創業之初,什么最缺?
萬事開頭難,沒錢難開頭。對想創業或者準備馬上創業的人來說,最讓他們撓頭的是如何找到啟動資金。
1998年,26歲的張慶辭掉了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回到山東老家興建了一座電頻摩托車廠。此前,他用自己家3套總價值為100萬元的房子作了擔保,向銀行貸款60萬元建廠,還向朋友借錢購買設備。如今,小有成就的張慶告訴記者,創業就一個字——錢。“沒錢真是萬萬不能!找錢非常辛苦,比如拿房子作抵押心理壓力大,向朋友借錢更是看盡了別人的臉色。”張慶說。
調查顯示,64.4%的人認為缺少啟動資金阻礙了他們創業。此外,缺少社會資源或人脈(50.9%)、不知道做什么生意(36.7%)、個人能力或知識欠缺和缺乏自信(36.0%)、社保體系不完善(21.4%),也成為阻礙青年創業的主要因素。
2006年,共青團中央與國家開發銀行聯合推出了中國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為創業者提供貸款。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透露,2008年將加快推出創業板,爭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創業板市場,旨在為新興公司提供集資途徑。
但是“過來人”張慶認為,無論是小額貸款還是即將推出的創業板,對于眾多的中小企業創辦者來說都是杯水車薪,這些措施要么覆蓋面偏窄,要么門檻過高,申請相當困難。比如,銀行不愿為初創企業、下崗職工貸款,小額貸款通常會優先批給經營狀況良好的申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