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全球謎題:交投緣何不活躍?
溫天納強調,中國監管當局必須從嚴把關,避免創業板成為一錘子買賣的場所。“NASDAQ的成功說明,市場的活力不是來自交易所本身,而是來自投行與企業自身的自律性。”他說,“中國必須一開始就做好,在監管上寧可從緊一些,否則一旦投資者喪失信心,最終也會失去企業的支持。”
隨著中國創業板即將開立,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又開始對全球的創業板進行點評,目的無他,似乎想為中國的創業板尋找一個現有的成功模式。
近日,各種媒體上充斥著關于美國的NASDAQ和英國的AIM市場的報道,令這兩大板再次成為人們的談資,不過這兩個市場是否真的可以成為中國的楷模?答案可能要令很多人大跌眼鏡。
NASDAQ并非“二板”
“NASDAQ并非所謂的創業板,或是科技板塊。”身兼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的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投行部主管溫天納4月2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說道。在與地方政府和國內企業接觸的過程中,溫天納很驚訝地發現,有這么多的人把NASDAQ僅僅當作一個創業板市場。
事實上,NASDAQ英文全稱是“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創立并負責管理,是1971年在華盛頓建立的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市場。也就是說,NASDAQ的誕生與電子交易的興起有關,但它是以紐約交易所的競爭對手姿態出現的。
設立之初,NASDAQ的確吸引了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公司,但是隨著這些企業的壯大,NASDAQ自身也迅速成長,現在如果再把NASDAQ當作創業板甚至是二板市場,那絕對是貶低了這個市場。“它在科網泡沫時代的規模甚至超過了紐交所,把它說成是二板,就好比把深證市場當作是上證市場的二板市場一樣。”溫天納說。
NASDAQ的強大或許是當初的創立者沒有想到的,多年來該市場一直不遺余力地跟紐交所展開激烈競爭。
為什么要選擇NASDAQ?在官方網站上,NASDAQ交易所很直白地告訴全球所有打算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和它們的股東兩個字:省錢!NASDAQ在頁面上提供了兩個簡單的計算器,分別可以計算出在NASDAQ和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所花費的年度上市成本對比值。
對于打算IPO的公司來說,3000萬股以下,全球入場費是10萬美元(紐交所為18.15萬美元);3000萬~5000萬股為12.5萬美元(紐交所為25萬美元);5000萬股以上均為15萬美元(紐交所為25萬美元);以發行1億股為例,NASDAQ的首發費用(Initial Listing Fee)為15萬美元,而在紐交所,則需要25萬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