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應該一開始就做好
溫天納認為,歸根結底,交投的不暢和創業板的從屬地位脫不開關系。NASDAQ的成功是因為它是獨立的市場,不僅準入條件低,而且美國證監會賦予承銷商相當大的權力,基本上把審批的權利下放到承銷商身上。
溫天納說:“美國證監會的做法體現了它的務實性,當然這也與美國的法律環境有關。投行們通常只要向證監會備檔(filing)就可以,但是它必須維護自己的聲譽,一旦出錯,按美國的規管,可以讓一個百年老店倒閉。”
中國香港業界也曾提出學習NASDAQ和AIM的做法,將創業板的審批權下放給有關承銷商,但是最終監管當局對于香港特區的市場環境仍未有足夠的信心。溫天納認為中國內地目前的市場環境不如香港特區,因此難以完全依賴承銷商和保薦人的信譽。
溫天納認為,盡管AIM賦予保薦人極大的權力,但本質上,AIM仍然無法構成對主板的競爭關系。
“現在交易所的競爭是全球性的,同樣創業板,不僅要跟本國的主板競爭,還要跟全球的其他市場競爭。”溫天納說,“缺乏獨立自主的權利,創業板很難有較大的發展。”
以香港創業板為例,目前其審批權歸于港交所上市科,在這種情況下,外界很難想象港交所會有動力把這個板培養成一個很具有競爭實力的市場跟主板競爭。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稍有條件轉主板的香港創業板公司都會爭取轉至主板上市。
該如何定位創業板市場?溫天納認為,中國的創業板應該在考慮投資者保護的前提下,關注市場的交投和企業的后續融資便利。
“從中國國情出發,創業板初期可以更多地考慮促進各地政府的創投基金發展。”溫天納說,“不少地方政府都設置了創投基金,也支持一些地方創投企業,他們可以考慮以創業板為退出機制。”
溫天納強調,中國監管當局應該從嚴把關,避免創業板成為一錘子買賣的場所。“NASDAQ的成功說明,市場的活力不是來自交易所本身,而是來自投行與企業自身的自律性。”他說,“中國必須一開始就做好,在監管上寧可從緊一些,否則一旦投資者喪失信心,最終也會失去企業的支持。”
顯然,NASDAQ和AIM不可能是中國創業板的成功模式。不過這無關緊要,中國的改革開放摸索出了全球獨一無二的經濟發展模式,監管者也應該用創造性思維締造一個全新的創業板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