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建議創業板放棄“品質保證”上市審批模式
本報訊昨天,香港民間智庫組織智經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篇題為“國際上市集資中心:香港走對了路?”的研究報告,引起了業界和媒體廣泛關注。
報告表示,雖然在過去5年,香港證券市場不論以市值或成交量而言均取得驕人佳績,但有利香港市場發展的利好因素不可能持久不變。
智經研究中心主席胡定旭建議,香港應積極開拓上市資源,采取更激進的上市機制,并在落實和執行上市規則方面投放更多的資源。
上市規則過于嚴厲
就主板上市審批的過程,報告認為現行部分上市規則過于嚴厲,一些計劃赴港上市的公司,也對上市規則和實際執行的落差和透明度不足深感困擾。
而就創業板而言,其宗旨本為協助規模較小但具增長潛力的企業在市場上集資,但冗長的上市程序,卻令創業板失去了孕育新發展企業的功能。在2007年,只有兩家公司在創業板上市。
中心理事暨研究小組召集人李金鴻指出:“隨著香港市場環境的轉變,加上投資者日漸成熟,我們在審批上市申請時,理應持開放的和采取有利市場發展的態度。”
報告促請審批上市當局,在審批較小型公司的上市申請時,放棄采用“品質保證”的上市審批模式,讓市場自行衡量投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