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委書記張季說,兩個地方注重產業升級、市場拓展,有強烈的“走出去”的意識,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談到自己的三點體會:一是黨委政府要服好務,因勢利導,幫助企業發展;二是簡明辦事程序,助民創業;三是不在螺絲殼里做道場,走出去招商,做大增量。
涪陵區委書記張鳴說,學習浙江及溫州的發展經驗,主要的一條是喚起全民的創業激情和創新活力。涪陵要發展,必須一手抓對外開放,在招商引資上使牛勁、有韌勁、用巧勁;一手抓對內開放,抓全民創業,讓利于中小企業和個體經濟,放水養魚。在這兩方面,我們都要恭恭敬敬地向浙江及溫州學習。
璧山縣委書記丁洪說,溫州之行,讓人坐不住,感覺事情干不完,回頭看,干過的事情自己不滿意。璧山與奧康合作建設中國西部鞋都,第一期進展順利,考察回去后,將盡快啟動第二期,籌備好第三期,在市場配套服務、完善產業鏈條、提升技術研發、鼓勵品牌創建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大足縣委書記江濤說,早聽說溫州的小產品、大市場很有特點。百聞不如一見,當年的小拉鏈、小電器,針頭線腦,能形成大市場,成了大產業,令人震撼。對比溫州,大足小五金產業既有歷史傳統,又曾經有成型的市場,但近些年因為種種原因,有些落后了。回去后,我們將制定更詳盡的計劃,把大足龍水小五金市場搞出點大氣候。
浙江作為“三無地區”,發展經驗讓人心悅誠服,很值得我們學習
16日晚上,考察團聽取了溫州市委“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以及瑞安、樂清兩地同志關于縣域經濟的情況介紹。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連夜從杭州趕來參加會議,浙江省政協主席周國富、常務副省長陳敏爾、省委秘書長李強等出席了匯報會。
聽取情況介紹后,薄熙來向浙江的同志提了一個問題:在溫州這片土地上,是如何“種”出這么多小老板的?溫州的同志回答說,首先是一個社會氛圍,在溫州人人想創業,當老板的社會地位,比書記、市長都不差;其次是政府支持,在工商登記、小額貸款、市場通道等很多方面,給想創業的農民、市民提供盡可能多的方便和幫助;再次是互幫互助。只要你想創業,親朋好友都會支持,出點子、幫資金,而且容忍失敗,創業失敗,不會遭人恥笑,懶散等吃,才會被人瞧不起。
薄熙來贊揚說,浙江是一個出思想、出經驗的地方,改革開放這些年,形成了非常靈活的機制,取得了大發展。浙江上個世紀50年代沒有國家的重大投資,80年代沒有特殊優惠的政策,地下也沒有多少自然資源,這樣的“三無地區”,成為中國最發達地區之一,尤其是民營經濟發展在全國領先,事業有成的小老板不計其數,這樣的發展經驗對重慶很有示范作用,值得我們沉下心來認真學習。他說,重慶的同志這次來浙江,就是為了開闊眼界、開拓思路、取經、交朋友。重慶守著長江、嘉陵江,有著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和浙江在很多方面有互補性,他建議浙江的企業家多到重慶投資發展,也希望重慶的土地上,能成長起越來越多的創業者。
情況介紹會上,重慶的同志還就“如何創造條件,鼓勵更多的人就業,爭當小老板”、“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如何發現、培養、獎勵干部,穩定干部隊伍”、“如何看待民營企業資本外流”、“在宏觀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浙江作為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地區,如何應對困境”等問題,和浙江的同志進行了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