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江蘇曠達、津通、新城、龍城天祿、武進紅土等5家創業投資企業在常州武進正式掛牌,其中四家由當地民企主導成立。面向海歸創業人才的1000萬天祿創新基金4月2日也在武進啟動。
種種跡象顯示,民間資金豐盈的武進,正努力打造新型資本經營平臺,當地的民營企業家則在嘗試躋身“戰略投資”行列。
飛身躍入新經濟領域
據了解,武進平均每5戶人家就有一個老板,累計個私企業已達6.25萬戶,注冊資本總計達326億元,民營經濟總量占到全區的90%以上。
創業投資是一種專業投資行為——投資人向有升值潛力的新興企業提供資本,通過上市、并購等方式退出,獲得豐厚的收益。統計表明,半年前,我國風險投資市場幾乎被外資包辦,本土創投的話語權微乎其微。而業內公認,在信貸緊縮的背景下,本土創投的發展將緩解國內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資金瓶頸問題,也有利于疏導民間流動性,推動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目前積極籌備推出的創業板和三板市場則為本土創業資金的退出提供了便利。
正是基于這一認識,行事低調卻雄心勃勃的武進民營企業家,不動聲色開始了新經濟的謀篇布局。
記者注意到,這一掌握著資本意志和力量的群體中,既有在商海沉浮了幾十年的企業家,也有喝過洋墨水的民企二代;既有綜合性企業集團,也有行業翹楚、隱形冠軍。
對試水創業投資,他們并不僅僅是嗅到了其中高回報的商機。天祿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祖偉說:“創業之初,投資長江貿易中心市場,手頭只有幾十萬,找遍了親戚朋友擔保。民企的發展離不開本土,也有責任帶動更多本土企業發展。”
“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鼻澳陝倧挠鴤惗亓魧W歸國的天祿創投總經理陳凌說,房地產企業受政策面、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但現金流比較充裕。現在很多海歸領軍人才回國創業,政府、專家為我們做出初選,尋找優質的項目,我們則在主業健康發展前提下,充分運作資本,探索企業的長遠發展之路。
新起跳重塑“蘇南模式”
“從投資實業到投資資本市場,是投資模式的一次升級。”河海大學蘇南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安文教授認為,優質民企躋身創業投資,是蘇南模式的一次“裂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