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內的專業研究,用玉米、大豆、甘蔗等原物料做出來的酒精,不僅不符合成本效益,甚至造成農產品價格屢創新高。中油副總朱少華指出,加滿五十公升汽車的油箱所需的生質作物,可以養活一個人一年,也就是說人能吃一年,車子只能吃一餐。就算第一大玉米生產國美國,把所有大豆、玉米全部拿去做生質能源,也只能滿足美國汽車一二%的需求。看起來用玉米、大豆來作為生質能源的發展方向,是應改弦易轍了。
其次是二OOO年以來,中國成為生產基地,全世界的新興國家都在復制中國的生產模式,紛紛填平農地,改為工業開發區。中國每一個省市莫不努力招商引資,將農業用地改為經濟開發區,一方面使得農業耕作面積急遽縮減,一方面,工業生產帶來更多的污染,使農作物收成更加困難。加上長期污染,造成地球溫室效應,氣候變化大,農作物更加歉收。第三方面,新興國家因為經濟繁榮,對糧食需求增加,這使得糧食供需結構出現更大缺口,讓農產品價格上漲更加快速。
這些年來極度看好原物料行情的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仍然看好農產品有十至十五年的好光景。因為農產品長線看好,又引來更多熱錢介入炒作,使商品行情一路直飆。
過去兩年,全球發行農金的海外基金一波接一波,熱潮從未停歇。也使這幾年農業相關股成為美國次貸風暴後最熱門的標的,像是知名的美國孟山都從O五年的二十五美元狂漲到一二九.六美元,漲幅達四.一七倍。美國還有一檔農業設備股Deere & Company,股價從二十八.四九五美元狂漲到九十四.七六美元,也大漲二.三二倍。有機肥料鉀肥(potash fertilizer)從二十四.二五美元大漲到一八五.四九美元,大漲了六.六四倍。
從這股風潮到兩岸三地,農業概念股逐漸成型。像是中國上市的獐子島在大連從事養殖業,這幾年股價漲幅驚人;還有從事農產種植加工的北大荒,這兩年從人民幣三.一一元漲到人民幣二十五.三二元,漲幅也有七.一四倍。其他如敦煌種業、鹽湖鉀肥、華星化工、新安股份,有的創下十幾倍的漲幅。在香港也有從事化學肥料的中化化肥,賣豬肉的雨潤食品,及中國綠色食品股價表現出色。
臺股今年以來,也出現了農業概念股。臺肥異軍突起,股價一口氣漲到一五四元;最近這股風潮,又帶起與農藥有關的興農與惠光,然後是與鉀肥有關的東鹼,以及生產硫酸的中華化學。臺灣的農業概念股正逐漸形成一股新風潮,最後連食品股也會受到追捧。
面對全世界缺糧的問題,追本溯源之道,應正視農地耕作面積日漸減少的問題。中國今年通過《勞動合同法》,對中國產業帶來空前沖擊,但是中國政府仍執意推動,最大用意不希望中國繼續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希望調整產業結構,這對臺商從事勞力密集產業,恐怕會帶來重大沖擊。
另一方面是農業生產技術的改良,未來可能成為當紅的產業。除了從農藥、肥料的技術改良外,未來養殖、種植有關的農業,很可能成為當紅炸子雞,就如過去過去大家一窩蜂朝制造業走的景象。
像是養豬一向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產業,但是中國安徽一位師范畢業生祝義才從供應冷凍生鮮,搖身一變成為全中國最大豬肉供應商;今年屠宰豬只將從一千八百萬頭上看三千萬頭,在當前豬肉飆漲的年代,成為當紅炸子雞。雨潤食品的股價,從過去三.二港元飆升到十四.五港元,這是農金產業的經典之作。
還有過去半年來美國頻頻降息救經濟,造成美元極度弱勢表現,更激化了原物料價格的飆漲,未來美國降息停止,美元轉強,這恐怕也是抑制原物料價格和緩之道。 總之,未來世界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是全球糧荒,人類如何安度這個空前危機,需要一點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