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內景點門票只降不漲 1年后只漲不降? 話題緣起
國家發改委4月29日宣布,從本月起用1年時間,對全國范圍內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門票價格進行清理整頓。清理整頓期間,門票價格及游覽參觀點內纜車、觀光車、游船等交通運輸服務價格一律不得提高,門票價格過高的,要適當降低。之前的4月9日,發改委等8部門已聯合下發通知,要求清理整頓門票價格。
消息傳出后,有網友說是“具有雙贏意義”;也有網友反問:“1年內只降不漲,1年后是不是只漲不降?”還有網友說:“景點本來就不該成為某些部門的 ‘搖錢樹’。”國家8部門清理整頓景點門票,本來是件好事情,為什么會引起這么多爭議呢?
觀點1
錢,不是只靠門票賺的
陳光明
近年來,許多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競相攀比。為什么漲?景區總說“物價上漲,門票要漲”、“經營成本增加”、“保護遺產”等等,幾乎能想到的,都成了門票等漲價的理由。
誠然,在這諸多漲價理由中,有些理由的確是真實的,但是,更多的卻是不合理的。以張家界武陵源景區門票漲價為例,該景區在漲價聽證會時提出的理由是 “為維持龐大景區的正常運轉”。而該景區內竟然設有3個辦事處、4個管委會、1個環保車客運公司、1個旅游發展公司、1個綜合管理所和3個自然保護所,各種人員共計1500多人。這樣以“為維持龐大景區的正常運轉”為理由要提價,顯然很牽強。
道理很簡單,旅游景區設置的機構過于臃腫、人員膨脹等,導致經營成本增加,這是旅游景區自身的問題。景區應該著力精簡機構和人員,提高管理效率等,而不應該把自身管理不善的后果轉嫁給游客。
其實,景區和主管部門只圍繞門票價格打轉轉是很不明智的。旅游經濟是一盤綜合的棋,關鍵不在于門票收入,而在于景點能夠吸引多少游客,從而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景區往往采取的是“低門票價格”策略,以美國著名的黃石國家公園為例,其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其每張門票才10美元,不足80元人民幣,比我國的張家界等的門票便宜好幾倍。
為什么這些旅游景點門票這么便宜?是這些景區及主管部門不會算賬?非也。而是人家追求游客游覽這些景點后創造的連鎖經濟效益,因為這些游客游覽這些景點,必然要乘車、住宿、吃喝以及購物等等,而這一切消費行為,無疑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很遺憾,國內許多地方政府部門不理解這個道理,總以為票價低了,只利于游客。顯然,這種落后思維和觀念是值得反思和改進。很慶幸的是,發改委能看到這一點,及時采取措施對全國范圍內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門票價格進行清理整頓,門票價格只許降,不許漲,這種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這不僅能在旅游經濟和廣大游客之間尋找到最佳的持久的“雙贏結合點”,還能使我國的旅游發展步入良性軌道,利于持續發展。值得注意,門票價格不上漲了,但這些景區及主管部門千萬別把景區服務及配套設施服務的質量給下降了。要知道,任何服務,如果質量下去了,它就會變得沒有生命力,這同樣會影響“連鎖經濟效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