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著油價的腳步,國際糧食價格也掀起了一輪上漲高潮,日前,泰國大米價格創下了每噸1000美元的歷史最高記錄。世界銀行發表報告說,過去3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了181%,食品價格整體上漲了83%。在糧價暴漲的背后,全球糧食儲備正在大量減少,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已降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以來,國際糧價平均上漲了16.5%,特別是大米,成了這輪糧食漲價中的領頭羊,兩個月價格暴漲75%,國際糧食市場風雨突變,國內糧食生產又是什么狀況?糧食危機真的會出現嗎?
重慶 農民不愿在家種糧
在重慶的永川、合川、璧山等一些糧食產區,記者看到不少農民正在種植稻谷,但他們卻一肚子的牢騷。農民稱:“賺不到錢,我給你算個賬,你要倒貼。”農民還告訴記者,因為種糧賠錢,一些人已經不愿意種糧了,在重慶合川區的一片農田里,記者看到耕地上雖然種滿了各種農作物,但當地農民卻告訴記者,收完這一季,他們就不再種糧食了。一位農民告訴記者,當地的青壯勞力基本上都出去打工去了,省時省力的小春作物,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還愿種植,但這些小春作物收割后,對費時費力,還賺不著錢的稻谷,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針對這個問題,今年1月,重慶市政府發布了 《關于切實解決撂荒地問題的通知》。這個通知中明確規定:農民如果連續2年撂荒耕地,他們的土地將被收回。而之所以出臺這個政策,就是為了防止土地大面積撂荒。這份通知還規定:當年大春撂荒地超過常用耕地數量1%的產糧大縣,要扣減10%獎勵資金。在這種壓力下,個別基層政府為了讓農民種糧,甚至還拿出了土政策。而在今年3月,中央財政也決定再拿出156億元投入,給每畝糧食種植面積增加農資綜合補貼23元,達到40元,同時再追加50億元糧種補貼,擴大補貼范圍,國家的這些補助,都直接花到了種糧農民身上,是實實在在的收入,可為什么剛才這些農民還認為種糧賠錢?再來看看他們算的一筆種糧賬。
重慶江津區雙福鎮高滸村的左宗全告訴記者,為了解決家人吃飯的問題,他才種上了水稻,那種水稻是否賠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水稻請人犁地、插秧、收割就要300多元,但今年種子、化肥價格上漲的厲害,這樣算下來,每畝的成本大約在450元左右,而一畝水稻平均產稻谷900斤,以現在每斤稻谷九毛錢計算,每年的收入是810元,加上40元的政府補貼,總收入為850元,雖然從表面上看,種一畝水稻賺400元左右,但這筆賬還沒有計算日常人工管理的成本。
左宗全:“像我出去打工,起碼掙兩三千塊錢一個月。”
四川 武勝縣撂荒現象嚴重
四川省武勝縣人多地少的矛盾很突出,但全縣撂荒耕地竟然有3.2萬畝左右,占全縣耕地總面積7.8%。在武勝縣樂善鎮黃角灣村,70歲的李均華老人家里有旱地和水田共四畝半,6年前,老人在田里干農活時,農機具上的耙釘釘穿了腳掌,讓他喪失了勞動能力,從那以后,家里的耕地全都撂荒了。老人說,兩個兒子都覺得種地不劃算,所以到外省打工去了。老人現在和11歲的孫子在家相依為命,靠當地政府發放的每月30元的低保維持生活。黃角灣村共有耕地681畝,人口1015人,均耕地只有0.67畝,但為什么還會撂荒21畝,撂荒率達到3%呢?
今年2月,武勝縣農業局經過對全縣3萬多畝撂荒耕地進行了半個多月的抽樣調查后發現,種植業效益低下才是出現撂荒的直接原因。
四川省武勝縣農業局副局長彭國華:“因為種植業效益比較低下,投入的效益極差,已經出現虧的現象,于是產生了撂荒的直接原因。”
3萬多畝撂荒地,一年損失的糧食產量就是1.48萬噸,這么多糧食足夠養活兩三萬人口,農民撂荒看起來似乎因為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但根本上來說還是種糧收入太低,這幾年國家拿出了不少錢,對種糧農民發放各種補貼,可為什么農民還是嫌種糧不賺錢呢?再來看看農民怎么算的賬。
樂善鎮普興村的鄧永學稱,他家盡管把土地撂荒了,也領到了政府發放的種糧補貼,那既然領到了種糧補貼,為什么還要把土地撂荒呢?
鄧永學說:“一畝地補貼20多元,我兩畝多地,也補了50塊錢,但一個小工都請不到。”鄧永學說的每畝補貼25元,指的是2006年的種糧補貼標準,據了解,在武勝縣,2006年對于農戶種植一畝糧食直補和綜合補貼總計25.12元,而在2007年,每畝補貼提高到了51.05元,國家的種糧補貼額度提高了一倍,然而,在當地國家對種糧補貼的提高速度趕不上生產成本的漲價速度。
不僅國家種糧補貼在增加,而且糧價也在上漲,但它們加一塊,還趕不上種糧成本的增加,在這種壓力下,農民只好選擇了撂荒。
|